“望闻问切”系列之二 从舌象了解自身健康

字体大小:

舌诊在望诊中能最直观反映我们的身体状况。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简单的描述舌诊。金元时期(1115-1368年)出现舌诊第一本专著《敖氏伤寒金镜录》,却到了清代(1644-1912年)才与中医理论“温病学说”发展起来,因为明清瘟疫不断,温病医家认为瘟疫以热邪居多,发现人一旦受热邪时,舌象变化明显,可以呈现有力的证据。

学看自己舌象的好处

真正的健康不是掌握在医者手中,我常告诉病人,医者只能帮助病人50%,另外50%靠自己的努力,向毛病说再见。学会看舌象,可第一时间了解健康,随时调整,随时改善。医师只观察病人当下的状态,比如病人早上刮了舌苔,或者刚喝了牛奶或咖啡而舌苔全白或黄褐色,医师就看不到真正的舌象了。所以自己学会了,对健康心里有数,知道什么时候可向医师求诊。

人人舌象不同

舌诊是在动态中对自己的舌象变化过程的观察,没有一个所谓最标准的舌象,因为每个人的舌象不一样,比如自己的舌苔原来薄薄的,突然变厚,或者舌头本来是淡红色,舌尖有红点等,这些都是有诊断意义的。

我们可以观察舌质和舌苔。舌质(也称舌体)是舌的肌肉和脉络等组织。中医师会望舌质如神、色、形、态四方面。舌苔是附着在舌体上的一层苔状物,一般会观察苔色和苔质两方面。除此之外,也会观察舌头上的齿印、裂痕、活动度等。

年龄性别、体质禀赋和气候环境因素等都可影响舌质与舌苔。

正确观察舌头

首先须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才能清楚地看到舌面。伸舌时,将舌头伸出口外,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尽量张口使舌体充分暴露(图1)。若伸舌太用力,舌体紧张、蜷曲或伸舌时间太长,可影响舌头气血运行而影响舌色,舌苔干湿度变化。

影响正确的判断包括光线、饮食、药物等。例如光线过暗,可使舌色暗滞;手电筒照明,可使舌苔黄白难以分辨。刚吃辛热食物,舌色会偏红;吃了甜腻食物、糖果或服大量镇静剂可使舌苔厚腻;长期服用某些抗生素则可产生黑腻苔或霉腐苔;某些食物或药品也可使舌苔着色如牛奶、豆浆可使舌苔变白、厚;蛋黄、橘子可使舌苔变黄等。喝了酒,饭后的半小时最不适合看舌象,因为血液循环加快会使舌质变红,吃了富有淀粉食物,舌苔会变腻等。一早起身所看到的舌象也不准,因为睡了一夜,血液循环缓慢,血液还没有充盈,况且有些人晚上张口睡觉,舌头也会变干燥。月经期看舌象要注意的是舌尖是红的,女性可让医师知道当下是月经期或是月经前一两天。

舌象如何反映健康?

正常的舌象是灵活的淡红舌,薄白苔,表示身体正气充足。常见的不正常舌象包括:

1.舌头不灵活:舌体颤抖可能是正气虚弱,肝风内动或者阴液亏乏。若须要费劲的伸出舌头则元气大伤,病情较严重。

2.舌质颜色淡白:可表示血虚或是阳气不足。

3.舌苔变厚:可因身体的正气不足,以致痰湿加重。

4.舌苔消失:中医认为舌苔为胃气所生,若看不到舌苔,可表示胃气虚弱或阴虚有热。

5.舌头特别干枯或瘦小:可表示正气大虚。

6.舌体胖大有齿印:表示气虚,体内湿气较重。

7.舌尖至舌中红点:表示心火热。

不正常的舌质

1.淡白舌

比淡红舌浅淡,若是全无血色(枯白舌)则表明身体比较糟糕。舌质偏白说明血虚或体内有寒气。所谓寒,可来自体外如气温下降而寒冷,也可来自体内如本体阳气不足。别人大热天穿的短袖短裤,阳气虚的人则怕凉,怕冷。外界寒邪有余或者体内阳气不足,则舌质朝淡白。

2.红舌→绛舌(深红)→青紫舌

舌质颜色若慢慢变红,继而变绛色,再来是青紫色,表示体内的热气在增加。中医“热”的定义,可来自外来的热性邪气比如温病,这种传染病可导致发烧,咽喉肿痛,大便干燥,舌质往往会变红。来自体内的热可分两种:

1. 实热可因体内有积食,尤其肉食,可化湿而生痰,蕴积而生热。舌头可变红,舌苔也可变成黄腻。若与外来的邪气来个里应外合,那热证更加明显。

2. 虚热可因阴虚引起。比如身体内的津液,血液不足,不能滋润身体而产生虚热,就像汽车发动器少了润滑油,而干转时会产生大量的热一样。实热与虚热的调理不同,不是舌头一红就自己马上服清热解毒药如菊花、金银花、牛黄解毒片等,还是需要中医对症开方会比较好。青紫舌指的是舌头紫色或有紫色斑点或舌色如皮肤暴露的“青筋”,多与血液运行不畅,瘀滞有关。

如果绛紫而干枯,多表现在体内热盛而导致气血壅滞。淡紫或青紫湿润舌则表现于体内寒气盛,血行不畅或者阳气虚而有虚寒。

(作者是中华医院医务主管兼驻院医师)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