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悦读@NLB

从龙牙门到国际港口的历史轨迹

字体大小:

书名:从龙牙门到新加坡:东西海洋文化交汇点

作者:柯木林

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龙牙门”是新加坡古称,本书如其书名,从“龙牙门”谈到“新加坡”的历史变迁,凸显新加坡在东西海洋文化交汇点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既说明新加坡历史发展的轨迹,也说明了岛国从一个荒凉的渔村,发展成国际大港口的历程。

本书按内容分为石叻纪事、风流人物、源长流远、盛世修典四个部分。

第一篇“石叻纪事”是本书的重点部分,占全书总文章的一半,这系列文章从《古代新加坡的地名》开始,其他篇章包括《晚清海外笔记中的新加坡》《19世纪中叶沙俄战舰在新加坡》《天福宫发现“光绪御笔之宝”》《光绪真迹之重大历史意义》《国家博物馆华人铜像之谜》《新加坡的“清明上河图”》《新加坡的“紫禁城”》《“与君话冷炎州月”:新华古典文坛纪实》等,“石叻纪事”以古论今,或将今论古,从历史的角度剖析问题。

第二篇“风流人物”论述从1819年至今,在各个时代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华人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艺术、宗教等领域,分别扮演了各种角色,对促进新加坡华社的发展功不可没。

其中《新加坡闽籍人士的社会正能量》与《“敢将先贤较前贤”:从薛佛记到陈嘉庚》两篇文章都概述新加坡历史人物曾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其中比较杰出的如薛有福、林谋盛两位英雄,前者御法,后者抗日,他们一个是海军军官,一个是陆军少将,都为国牺性。而薛有福牺性时年仅23岁,林谋盛36岁。

本书也涉及对于历史悬案与影响新加坡华族历史的人物,如陈金声、左秉隆、叶季允、林文庆等。这一辑可读性的文章也不少,例如《新加坡历史悬案中的曹亚志》《大伯公是谁?》《薛有福的“情书”与林谋盛的“家书”》《数风流人物:谈陈金声·陈武烈·陈育崧》等。

第三篇“源长流远”是与中国近代史有千丝万缕关联的文章。《新中两国交往大事记(三世纪至1950年)》一文说明新中两国交往源长流远。《大时代的“风向标”:新华甲午人物五个人》《北洋水师访新加坡的若干秘辛》《林义顺80年前的中国大西北计划》和《南侨机工纪念雕塑为何选址晚晴园》等篇章都值得一读。

第四篇“盛世修典”说的是,新加坡华社从单纯的特刊出版,提升到整理整个华人社会的资料,并细分至族群的历史。有关这些出版物的文章,包括编纂《新加坡华族史论集》的动机与意义,《“但开风气不为师”:出版〈世界福建名人录·新加坡篇〉的意义》和《民间修史:〈新加坡华人通史〉出版了》等。

《新华历史与人物研究》获新加坡社会发展部1988年度学术著作奖。

书名:新华历史与人物研究

作者:柯木林、林孝胜

出版:南洋学会

本书是研究新加坡华族史和历史人物的论文集,曾获新加坡社会发展部1988年度学术著作奖。所选论文各有重点和特色,其中柯木林的作品多属于人物研究。林孝胜的文章主要研究新华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及其社会结构。本书的15篇文章曾散见于1972年至1986年各报刊学报上,经过增删修饰后由南洋学会出版,为南洋学会丛书第27种。本书并由广州暨南大学历史系朱杰勤教授及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姚楠教授写序。

《新华历史人物列传》记载对新加坡做出贡献的1175位历史人物。

书名:新华历史人物列传

主编:柯木林

出版:教育出版私营有限公司

本书收录了1819年至1990年间,在新加坡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艺术、宗教等各界杰出的1175名历史人物,这些人物在各个时代的历史条件下,扮演不同角色,对促进新华社会的发展功不可没。在新华史上,也占有一席之位。

本书最后一名历史人物是南洋大学建筑主任柯进来,他对南大的创办做出贡献,并于1990年12月逝世。

本列传有系统地载录不同时代新华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只作事实罗列,不作褒贬,本书对新华历史研究具参考价值。

除主文外,本列传尚载有《新华历史名词解释》《新加坡宗乡会馆成立年份表》《新加坡街道英华名称/华文俗名对照表》《主要名词华英对照表》等七个附录,供读者参考和作补充材料之用。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