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悦读@NLB

早报悦读@NLB 太监是封建皇朝受害者

字体大小:

第52场早报悦读@NLB线上讲座,刚于上周五(3日)举行,新加坡清史研究学会读书会主任傅翀在讲座上畅谈清宫太监的真实面貌。

傅翀先从明朝说起,在明朝,太监一定是宦官,但宦官不一定是太监,到了清朝,太监、宦官的称谓则合二为一,混为一谈,只分大、小太监。

新加坡清史研究学会读书会主任傅翀(左)出席早报悦读@NLB线上讲座,畅谈清朝太监的命运。(蔡家增摄)

清宫内监制度严格

他也提起,历史上,历代屡有宦官专权、乱政的事件发生,但是清朝300年却完全没有出现类似宦官乱政的情形,那是因为清宫的内监制度非常严格。

顺治帝模仿明朝制度加强管理,康熙年则设敬事房,然后随着清朝的逐步发展,将太监制度逐步发展完善,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太监管理制度,如太监等级不能超过四品,太监不能读书,宫内不同场地按等级分配太监等级和数量,压低太监的薪水,规定太监不可干政,不可离开京城。甚至在清宫中,太监跟宫女之间不可以任意交谈。同时,凡是各宫廷的女子不许与太监等相认为亲戚等。

战败被俘或因家贫当太监

傅翀也提及,太监入行付出不小的代价,入行时有的太监由刀匠动手术,有的自行解决,也就是自宫。他引用清末太监马德清在《难忘的酷刑》的自白,说出他入行时,父亲如何将他按在铺上,亲自下手给他净身,他疼得不知道昏过去多少次,而父亲又只准他仰面朝天。有的时候,脊梁骨像断了一样,想翻一下身,可是略为欠一下身子,伤口也牵着心疼。

至于为何要入行当太监,傅翀说,有人是因为战败后被俘,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家贫,被生活所迫,活不下去了,只好做太监求存。另外也有人因为羡慕一些太监发了迹,也想自己试一试。

傅翀也引述晚清太监信修明著的《宫廷琐记》的一段自白:信修明在15岁时,父亲就死了,23岁时,家中断粮了,债主也找上门,他想起有一太监表兄张海波,为了生存,于是决意自己当起太监。当了太监后,信修明深谙“聪明不过帝王,伶俐不过老公”之道,他学会哄主人与辅佐主人,努力成为好太监。

在傅翀看来,太监的命运是挺悲惨的,一般要仰仗师傅举荐,或获得太后、皇帝青睐,要不然就淹没在茫茫人海中,难见天日。美国女画师凯瑟琳·卡尔有记载,她有一次与太后一起散步的时候,一名太监正为她拿着外衣,皇帝见他谈吐文雅,举止适度,相貌亦佳,便把他要了过去,赐给顶戴。这名太监已进宫15年,如果不是皇帝无意间发现了他,恐怕很难被人注意,最后只能凄凉地终老宫中,永远也不会得到什么顶戴。因为他的师傅已经过世,没有人会保护他或向上面举荐他。

傅翀说现实中的太监随身携带的其实是毛巾和护膝。不像影视作品里的太监,随身带着拂尘。(蔡家增摄)

在影视作品里,太监随身带着拂尘,但傅翀说,现实生活中,其实没这回事。太监随身携带的其实是毛巾和护膝。这是由于太监在阉割时大多不很成功,往往影响到尿道,因此太监随身带着毛巾,其实是擦尿用的,护膝则因为随时可能要下跪。

李连英与安德海不同命运

傅翀也提及李连英与安德海这两个清朝著名太监,两人都不是一般的太监,而是慈禧太后最宠信的太监。但安德海最终并没有好下场。

在历史上对安德海之死记载得非常清楚。由于安德海聪明伶俐,深得慈禧太后喜爱,他因而恃宠而骄,擅自离宫,由于行为过于招摇,安德海后来被山东巡抚丁宝桢在山东将其正法。

李连英则与安德海不同,同样是慈禧太后宠信的太监,但他很有智慧,懂得身为奴才的道理,他以安德海为前车之鉴,待人谦恭,陪同醇亲王去天津阅兵时,他照顾醇亲王备至;另外他也在西行路上一直细心照料光绪帝,不因为得到慈禧太后宠爱而忘了自己的身份,也因此不像安德海不得善终。

太监外逃、吸鸦片与盗窃

傅翀也指出,史上太监逃逸例子很多。雍正元年(1723)太监郑进忠逃出宫,道光五年(1825)太监马进喜亦逃逸出宫廷,两个太监相隔100年逃出宫的缘由都如出一辙,都是因为烧香礼佛,这是由于宫中严厉苛刻的制度 ,无聊单调的工作环境使然,有些人不堪忍受,也因而纷纷逃脱,寻求精神寄托。

由于生活压抑,有许多太监借赌博消磨时间,也因此赌博成瘾。傅翀引用清朝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庭所写:景仁宫后的赌局夜夜开场,太监除了吃喝、抽大烟以外,只能以赌钱自娱。至于清宫内吸食鸦片,傅翀说,并非晚清才有,道光帝时期,张进福称病外出买鸦片,返时被查出,发现已有30年烟龄,且伙同其余太监吸食鸦片。个别首领太监、贝勒也参与太监吸食鸦片。

此外,宫廷也有盗窃事件,如嘉庆、道光年间西洋钟表失窃,民国六年后,皇室优待费停了,太监偷盗行为更是猖獗。1923年6月底建福宫大火,烧毁房间数百。建福宫存放着乾隆年间各国各省进贡珍宝,装着宝物的箱子一直处于密封状态,从嘉庆到失火的几百年中从未被打开过,是文物的一次巨大损失。溥仪认为太监纵火,试图掩盖偷窃罪行,一怒之下,下令每位老主人留20名使用,其余全部遣散。

台湾太监受牵连被正法

傅翀也提起,清宫里曾有来自台湾的太监。他从嘉庆二十年(1815年),太监林表被“即行正法”说起:台湾的林表及其弟弟林显因历史上著名的林爽文事件被牵连,而被迫当太监。

事因林表、林显的父亲林达因林爽文事件被捕后,遭凌迟处死,当时两兄弟因都未及16岁,免去死刑却被阉割充当太监。林表之死是从他与在台湾的弟弟林妈定、姑丈刘碧玉的来往后引起的。刘碧玉为了谋取不法利益,私刻图章、伪造文书,行欺骗之事,结果拖累林表惨遭正法。

傅翀说,太监其实是封建皇朝的受害者,他们生活在社会底层,除了屈指可数的名太监,他们大多数的日常生活缺乏趣味,被严苛的规矩条例管制,并非如影视作品夸大的负面刻板形象,成千上万的太监大多数默默无闻,被淹没在历史长河里。

延伸阅读:可到国家图书馆或登录其电子资源网站借阅《太监谈往录》《紫禁城里很有事——明清宫廷小人物的日常生活》等书籍。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