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双语好处多多,专家研究发现,掌握双语对儿童的社会认知能力有显著影响,双语儿童的认知控制也占优势。专家建议,父母应从小灌输孩子双语重要的价值观,在家里建立一个双语并重的环境。 周雁冰/报道 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心理学助理教授邱慧娟,从十年前开始对双语教育进行研究。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考获博士学位的邱慧娟说,读博期间就以双语教育为研究题材,因为发现许多本地家庭在如何帮助孩子掌握双语方面,面对不少困难。 “新加坡是个双语社会。我自己受双语教育成长,但双语教育却是新加坡的一个‘问题’,很多人很辛苦,所以希望这方面的研究,对大家有所启发。” 邱慧娟多年来的研究有三大方面的发现。 (一)双语儿童认知能力更高 邱慧娟针对两岁到六岁的孩童所做的研究发现,掌握双语对儿童的社会认知能力有显著影响。 社会认知包括孩子如何掌握对方话语的含义。 “我们发现双语儿童对于讲话者的意向(referential intention)会比较敏感。他们更懂得判断对方语言当中所要表达的意思、语调及情感;对讲话者的小动作、身体语言,双语儿童会更为敏锐,更能够知道对方要说些什么。” 邱慧娟说,那是因为双语儿童在成长的时候,每天都得面对讲不同语言的人,他们因此得自己去发现对方说的是什么。“家中成员不会事先告诉孩子我现在要讲什么语言,儿童得自己去发现、去归类,自己去弄清楚意思,所以这个成长过程,让他们更注意对方语言动作所释放出来的讯息。孩子需要找到不同的线索,来明白对方在说什么。” 譬如家庭成员有时候说“球”,有时候却说“Ball”,孩子就得自己发现,虽然语言不同,指的却是同样的物件。“他们要从说话的人身上找线索,譬如爸爸是指着球,或者是指着沙发?” (二)双语儿童认知控制占优势 双语儿童及成人在认知控制(cognitive control)方面的优劣,是邱慧娟研究的另一个方向。 邱慧娟在今年发表的研究报告,以本地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发现掌握双语、比较常用两种语言的学生,比少用双语或单语的学生,更有认知控制能力。这与早前对孩童测试的发现是一致的。 何谓认知控制?一个很普遍的认知控制实验,就是让人一边看绿色的“RED”,或黄色的“BLUE”,一边要他辨认颜色,而不是辨认文字。也就是说,绿色的“RED”,你得说“绿”,而非“红”。 研究发现,很多人的反应都会比较慢,而双语学生的反应则普遍更快。 邱慧娟说,认知控制是人的基本能力。“譬如一个学生需要读书应付考试,但他又想偷懒听音乐,这个学生就必须控制自己。控制能力比较好的学生,成绩一般也比较好。他的认知控制也更好。” 对认知控制的研究并非本地独有,邱慧娟说,不少国外研究显示,认知控制好的学生,不仅成绩更优秀,事业发展更顺利,家庭关系也维持得更好。“认知控制有助于一个人各方面的发展。” (三)语码转换不是问题 本地家长在教导孩子双语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孩子在一个句子里用上两种语言进行表达,或者在讲了一整句英语之后,转去用华语完成句子。这样的语码转换在孩子刚开始接触双语的时候,是很普通的。 一般人的想法是,孩子说话时语码转换不是一件好事,将影响他对语言语文的掌握,长远来说影响他的语文能力。 邱慧娟说,儿童的语码转换出于两大基本原因。“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语言词汇,所以就用另一个语言替换词汇;另一方面,社会环境也是一大影响。譬如新加坡的Singlish,大家都在做语码转换,所以你就跟着转换。当然,也有孩子一边和妈妈讲华语,一边和爸爸讲英语,这也是环境需要。” 不过研究发现,儿童进行语码转换,和他们长大以后的语言掌握能力好坏并不成正比。邱慧娟解释道:小时候常常进行语码转换的孩子,长大以后并不一定就表示他的语文程度会相对较差。 邱慧娟建议,父母看到孩子语码转换,不用特别指正错误,而是可以将他的语句重新用一种语言来表述。“不要说:你说错了!不要去骂孩子,这样,孩子反而慢慢就不讲了。如果孩子说‘我要吃chicken rice’,家长可以说‘你要吃鸡饭吗?’或者‘Do you want chicken rice?’,来帮忙孩子的语言学习。” 0至2岁是孩子变“双语人”关键期 掌握双语好处多多,这道理很多人都懂得。但是,多数家庭在培养孩子掌握双语的过程中,却困难重重。 邱慧娟说,新加坡的社会大环境以英语为主,很多本地家庭在家里也讲英语,使得掌握双语变得格外困难。“孩子如果在家里讲英语,在学校也讲英语,那怎么会有机会掌握双语?” 因此,她建议说,父母应该从孩子一出生( 0至2岁)就让他们接触双语。“越早接触越好,这样他们长大以后就不会有拒绝的问题,不会觉得这个语言是陌生的。” 很多父母等到孩子进入幼儿园甚至迟至小学一年级,才为了应付课业而要求孩子学习母语,邱慧娟说,那个时候华语已经变成了一个极其不自然的语言,要学华语自然就更难。“孩子会拒绝。你跟他讲华语,他会用英语回答你。” 邱慧娟提醒家长说,一个孩子一旦学好一种语言,能够用一种语言流利表达甚至阅读之后,再要他去学习另外一种,就会变得非常困难。“而且,能在家里用才是最重要的。否则,去到外面或在学校,最自然得就是用英语。” 至于父母不会讲华语的家庭,邱慧娟建议他们从几方面着手,譬如一起看电视节目,听中文歌曲、广播。但是,最重要的,却是父母对双语的价值观。“他们如果觉得母语不重要,自然就会在言谈间流露出母语不重要的意识,轻视这个语言,孩子也自然会跟随父母,变成和父母一样。” 因此,父母应从小灌输双语重要的价值观,在家里建立一个双语并重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