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文学 线上风采

(iStock图片)
(iStock图片)

字体大小:

两年一度的“早报文学节”,去年因冠病疫情取消,今年复办。“早报文学节2021”将从5月29日至6月6日,推出九场活动。但是,疫情挥之不去,“早报文学节2021”的活动将在线上举行。文学节工委会主席胡文雁说:“空间的障碍是有的,但思想的交流不受疫情阻断。”

两年一度的“早报文学节”,第一届在2018年举行,去年由于冠病疫情的关系取消,今年复办。

“早报文学节2021”与新加坡书展联合举行,从5月29日至6月6日,共推出九场活动,因疫情挥之不去,防疫措施再次收紧,将以线上形式进行。

本届文学节由秋斋艺术基金赞助,邀得中国大陆诗人黄灿然、台湾小说家骆以军和香港小说家马家辉参与其盛。文学节另有“文学翻译”专场,由《联合早报》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云茂潮中华文化研究中心联办。

文学节工委会主席、华文媒体集团新闻中心副总编辑兼副刊主任胡文雁说:“早报文学节去年因为疫情取消,今年虽然疫情弥漫不去,但在瘟疫大流行的时代,我们不能一直做疫情的囚徒。恰恰是在这种漫长艰巨的时刻,文学更要继续,而且更显重要,至少在精神上能够让我们觉得不会如此脆弱和不堪一击。因为疫情,海外作家都来不了,无法和读者面对面交流;防疫措施的收紧,也让我们不得不把本地作家部分都转到线上。空间的障碍是有的,但思想的交流不受疫情阻断。”

早报文学节由早报副刊同仁策划,分“文学讲堂——诗与小说及远方”“文学沙龙”“文学翻译——跨语言想象”及“文学圆桌——文学在剧场”四个部分。

黄灿然、骆以军与马家辉的文学讲堂

“文学讲堂——诗与小说及远方”由诗人、翻译家黄灿然;小说家、专栏作家马家辉及小说家骆以军开讲。

黄灿然: 限制与突破——我看香港新诗

6月3日(四)晚上7时

黄灿然从香港新诗参与者和观察者角度,阐述香港新诗在语言、题材和观察层面上的特性,以及它对整体华语新诗,尤其是对个别华语社群新诗的参照意义。

黄灿然曾于2011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诗人奖,著有诗集《游泳池畔的冥想》《奇迹集》;评论集《必要的角度》;译文集《见证与愉悦——当代外国作家文选》,萨尔曼·拉什迪长篇小说《羞癴》等。

骆以军:生命中某些微小、神秘的时光

6月5日(六)下午4时

骆以军将谈三个自己发生的故事,既真实又奇幻,“或也因此反射出这个时代,某些短篇小说的创造与突围。”

骆以军曾获红楼梦奖、联合报文学大奖。作品有小说《红字团》《我们自夜暗的酒馆离开》《妻梦狗》《第三个舞者》《月球姓氏》《遣悲怀》《远方》《西夏旅馆》《女儿》《匡超人》《明朝》等。

马家辉:文艺复兴?如何复兴?复兴了什么?——香港近年新世代文艺地景初论

6月6日(日)晚上7时

从数据和个案,了解香港如何在剧烈变动里有了“文艺变动”。会不会是“江山不幸诗家幸?社会不幸文艺幸?”

马家辉近年来致力于长篇小说创作,著有《龙头凤尾》和《鸳鸯六七四》两部长篇小说。

文学翻译——跨语言想象

由《联合早报》与国大中文系云茂潮中华文化研究中心联办的“文学翻译——跨语言想象”将举办两场活动,包括《超越多样性的呈现:语文孤岛、多元文化主义,以及〈马来素描〉的中译》及《翻译与出版:英培安文学生命的延展与未来》。

国大中文系助理教授曾昭程说:“云茂潮中华文化研究中心是国大中文系的学术活动基地,致力于中华文化研究与海外华人,尤其是东南亚华人研究的同步发展。中心这次与早报联办的活动都关注文学翻译,凸显的是中心希望推动跨地域和跨语言互动的另一核心理念。讨论文学翻译,将能带出华文在新加坡乃至东南亚多元语言、多元文化社会的境遇。”

对于这两场讲座,曾昭程说:“英培安与亚非言分别是新华文学和新英文学场域里深具代表意义的作家。新马华文文学的英译这几年屡有出版成果,其中英培安的作品颇受译者青睐。亚非言《马来素描》则是英译中的范例。这场活动中心将和早报合作,提供中、英语同步口译,为来自不同语言社群的公众创造接触与沟通机会。”

程异、陈婉菁:翻译与出版——英培安文学 生命的延展与未来

6月4日(五)晚上7时30分

主讲者之一程异(Jeremy Tiang),也是英培安作品《骚动》与《戏服》的英文译者,他将与另一位主讲者陈婉菁,从个人的翻译和出版经验出发,交换他们对推广英培安作品及其精神的想法。

亚非言、苏颖欣:超越多样性的呈现——语文孤岛、多元文化主义,以及《马来素描》的中译

6月5日(六)下午2时

聚焦入选“早报书选2020”的英文小说集《马来素描》中译本。

《马来素描》作者、本地作家亚非言(Alfian Sa'at)将连同译者苏颖欣,围绕小说集的双语实践,分享个人的创作动机,并就受众想象、公民参与,以及多元文化社群之建立等课题进行反思。

再见英培安

本地作家英培安于今年1月病逝,文学节特别举行三场讲座,从不同角度探讨英培安的作品,其中两场为“文学沙龙——再见英培安”。

胡文雁说:“英培安在本地文坛的意义,不只是一位重要作家。他逝世后虽然有关他的讨论很多,但文学节在谈文学和文学的意义的时候,英培安不该缺席。由城市书房出版的《瞧这个人》是英培安第一部散文集,文学节借此机会在散文抒情里‘再见英培安’,非常难得。另外两场是从翻译和学术的范畴谈英培安的文学生命,提供的是不同的视角,有助我们更了解这位文坛巨擎。”

流苏:瞧,星光下舞着浪漫曲的 一个旅人

5月31日(一)晚上7时

《瞧这个人》是英培安的散文遗作,其选篇、目录和序是他生前准备好的,收录了自1973年到2020年间创作及发表在报刊上的11篇散文和一篇为香港书展座谈而写的演讲稿。配合散文集的发布,本地作家流苏将畅谈她在校稿过程中的发现与感思。

张松建:自由的灵魂——英培安与 新华文学

6月2日(三)晚上7时

张松建副教授将从跨文类实践、现代主义实验、跨区域叙事、历史意识的追逐、中长篇小说的开拓、跨文化写作等六个方面入手,评价英培安在新华文学史上的卓越贡献,同时讨论其与世界文学之间的对话关系。

文学圆桌与文学沙龙

余云、柯思仁、郭庆亮:以现代思维重构民族寓言——关于《三祭——反神话剧三种》

5月29日(六)上午11时

文学节另一环节“文学圆桌——文学在剧场”,由联合早报副刊前资深编辑余云主讲,另两位主讲者为剧作家、散文作家,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柯思仁博士,以及戏剧家,本地剧团戏剧盒艺术总监及导演郭庆亮。

2020年10月出版的《三祭》为上世纪80年代中国剧作家贺子壮、李容、吴保和、余云创作的三部现代神话剧,涉及信与疑、诚与真、虔敬与袪魅等主题。三位主讲者将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讨论《三祭》和现代神话剧的批判意义,也将谈及剧作的艺术风格、创作手法等。

余云也是《联合早报·文艺城》文选集《文字现象2020》的主编,活动当天将同时发布《文字现象2020》。

衣若芬:《陪你去看苏东坡》的路上风景和故事

5月29日(六)下午4时30分

“文学沙龙——早报书选谈”部分,《陪你去看苏东坡》去年入选“早报书选2020”,作者衣若芬是南洋理工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联合早报》专栏作家。

衣若芬多年来四处寻访“千年英雄”苏东坡的足迹。本讲座是衣若芬自《陪你去看苏东坡》面世,长居畅销书榜单以来,第一场正式讲谈会。会上,衣若芬将分享她和“苏东坡旅行”时看到的风景,经历惊险、奇遇和感动的故事。

早报文学节所有活动将通过早报和书展面簿直播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