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与挑战并存 零工经济(gig economy)疫中起飞

张惠平选择更加灵活的工作方式拓展自我,她是护士、二手店创业者、临时演员。(受访者提供)
张惠平选择更加灵活的工作方式拓展自我,她是护士、二手店创业者、临时演员。(受访者提供)

字体大小:

初见萌芽的零工经济,在疫情下迎来新一波增长。

打零工为缓冲应急的谋生之道,缓解眼下的就业压力。随着新一波概念升级,服务和知识性零工,为从业者提供更加灵活多元的安排,学以致用新技能,为转换跑道做准备。

本地的零工平台应运而生,提供更加精细化、专业化的选择,并以新加坡为据点辐射海外。

这场刚刚起飞的零工经济,会将我们带向怎样一片新蔚蓝?

近年来随着科技平台赋能,人力供需关系发生改变,一波零工经济(gig economy)的浪潮正在全球悄然崛起。打破“一个人只打一份工”的传统模式,越来越多人借助数码平台接项目找零工,成为“分身有术”身兼多职的打工者。以美国为例,零工经济占就业人口的37%。

疫情中加速起飞

在经济学中,零工经济是一种新型雇佣关系,数码平台成为用人方式的主要连接体。像Grab等共享经济,吸引大批司机加入;本地也出现更多垂直化、精细化的平台,触角延伸到医疗、科技、交通、教育、商业等领域,有更加广泛的应用。美国学者戴安娜·马尔卡希在《零工经济》一书中描述,其作业方式为,用时短,灵活安排,取代朝九晚五的工作形式。行业性质包括咨询顾问、兼职、临时工、副业、短工等。

当疫情重创就业市场,原本初现苗头的零工经济在裁员风波中加速起飞。生产工具数码化,降低沟通成本,也降低入行门槛。通过手机应用,快速匹配供需双方,无论送餐、快递、服务上门,立马有工可做,成了人们谋生赚快钱的方式。此外,在就业前景不明朗时,聘用零工让公司具灵活性,适应不断变化的人员需求,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保持灵敏。

据我国人力部数据显示,个体户员工(own account workers)从2016年的20万人,增加至2019年21万1000人。疫情暴发后,去年最新数据为22万8000人,占就业总人口的14.7%。

当司机也合伙火锅店

刘祖蔚年初和朋友合开一家火锅店,他一边做grab司机,一边安排送货。(龙国雄摄影)

每天清晨5点,刘祖蔚(38岁)便早早起床,开始一天的工作。他之前在德士公司做运营管理,去年公司倒闭,只好另谋生计。家中一对儿女刚要上小学,两年后要搬新屋。眼下处在找工过渡期,为了贴补家用,他从车行租车,一边做Grab司机,一边和朋友经营火锅店,帮忙外送。

经历半年打零工的模式,刘祖蔚觉得利弊参半。“好的是时间灵活,不受束缚,平台一直有工作进来,每天扣完车租油钱,自己要赚多少就接多少单;比起在餐馆打工,工钱不高,时间长,还要一直待在那边。打零工的方式更好一些。”

问及之后打算,刘祖蔚说,还是希望找一份全职工作,目前也在申请,每周发出五六份简历,“毕竟之后还有房贷要还,一份全职工会比较稳定。但待业期间,幸好有零工平台可以继续做工,维持收入。”

三个不同的身份

28岁的张惠平最近也开启打零工模式,眼下她有三个身份:疫苗接种中心的护士,二手店创业者,临时演员。

年初她辞去医院的全职工作,开起二手店。一直对环保和关怀社区抱有热诚,疫情期间她发现,人们居家清理出很多旧物堆在外面,“好多都还能用,这样丢了太可惜。”她希望以更灵活的方式安排时间,创办二手店,延续演戏的爱好,广泛探索自我。她坦言,在医院工作几年下来,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全职体制。

如今身兼数职,早上7点到下午4点在接种中心帮忙,用专业的医疗技能回馈社区。回家后整理二手店,晚上出去拍戏。虽然辛苦但很充实,她说“疫情教会我们很多东西,很多事情现在不做又待何时?”

人们消费习惯正在改变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阿加沃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阿加沃(Sumit Agarwal)教授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零工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一方面是灵活度吸引一批人加入,另一方面,人们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实质性改变,对零工服务的需求有所提升。他说:“如果疫情持续,居家常态势必带来零工经济进一步转型。除了订外卖、网购类型的送货上门,如理发、美甲、按摩等上门服务,也会陆续出现,完成从送货上门到服务上门的转变,也就意味着需要更多可以灵活安排的人手。”

居家护理平台家恩(Homage)创办人郑彬彬。

以医疗护理行业为例,之前人们习惯去医院寻求护理服务,如今护理师来到社区或住家。几年前郑彬彬创立医护平台家恩(Homage),利用智能算法,根据看护类型、时长、语言偏好等,快速配对看护需求者和护工。她介绍平台在本地通过严格遴选现有4000多名护工,多数选择零工模式的护工,或因家中须要照顾年幼孩子和年长父母,青睐于可根据个人时间灵活安排工作。

郑彬彬认为,零工模式增加人力供应的流动性。尤其在医护人员紧缺的当下,通过培训让新手加入护理行业,可以有效分配资源,让更多医疗人力投入防疫工作。她发现,有不少新航员工或旅游业者加入,他们之前在服务业的经验,为人耐心友善,稍加培训很适合做护理。此外,也有如健身教练想要结合护理知识,帮助乐龄增强体质。社工在本职工作外希望学习护理帮助他人,医学院讲师学生走入社区实践等。“好像甘榜精神,把不同背景的人连接起来,建立一个护工社群。”

向知识型零工转型

在服务上门之外,零工经济另一现象是向知识型零工转型。随着新加坡向智慧国的愿景迈进,成为智能型城市,更多人加入如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商业咨询领域。他们或选择以接项目的方式,发挥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刘俊杰(40岁,化名,因换工敏感不愿透露真名)从事销售咨询行业14年,之前工作中接触到数据分析,很感兴趣,决定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技能。去年他用技能培训补助(SkillsFuture Credit)报读数据分析文凭,为了学以致用,积累实战经验,他同时在五个零工平台上发帖找工,希望和有需要的公司对接,提供数据分析服务。

刘俊杰说:“对我来说,赚外快只是一部分,主要是通过接项目锻炼分析能力,帮助公司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增加自己在数据方面的履历,为转换跑道进入数据行业做准备。”

他接到的工作从最基础的数据清洗(data cleaning)到完成包括数据收集、建模、分析的完整项目,按小时或难易程度,收费标准不同。

据他观察,目前通过零工平台找数据分析师,多以小公司为主。“数据分析是目前的大趋势,很多公司都想尝试,但聘请全职数据员太贵。很多公司抱着试水的心态,想要先找人做一些简单的分析,了解数据可以怎样帮助公司提升,之后再做进一步打算。”

刘俊杰之前接到的案子,包括通过分析数据帮助健身房预测哪些会员会续约,为补习中心定制作业流程,记录出勤率等。目前的接单量从原本一年做五六个项目,到如今每个月一个项目。

在学习实践中,更好地掌握新技能。刘俊杰也说,学习数据让他对人工智能领域也产生兴趣,打算在转换跑道后,继续拓展,以边学边用的方式结合打零工的经验,探索更多领域。

突破职业瓶颈

Gigworks零工平台创办人郑茸珊。

在零工平台创办人郑茸珊看来,零工模式提供多元化选择,鼓励人们更新技能,不断突破自我。“在定式工作中,或许很多人会有无力感,感觉路越走越窄,到后来好像人生没有太多选择。我们虽然非常努力地工作,却发现很多时候是跟着程序跑,自己并没有得到突破。”这也恰恰说明现代人工作心态的转变,从谋生过活到提升自我,希望在工作中不断进步,完成技能更新。

带着初心,郑茸珊在2019年初创立Gigworks,将具有网页编程、数据分析、平面设计、影像制作等技能的人聚集起来,作为桥梁连接供需双方,范围辐射整个东南亚市场。同时,建立相对公平透明的用人机制,让个人技能不受性别、年纪、种族、语言等限制,单凭专业能力获得接项目的机会。

起步阶段遇到疫情,没曾想疫情竟加快平台的发展,两年内注册人数已达两万多人,超出预期。郑茸珊说:“原本以为东南亚普遍观念保守,需要花六七年去接受零工经济。但疫情之下很多人失业,也有专业人士被裁退,大家需要工作,零工平台就成了过渡。加上居家办公的新常态,进一步模糊全职与兼职的界限,都是在家办公,让所谓的零工概念更加普遍容易被接受。”

津贴保障是挑战

谈及零工经济面临的挑战,阿加沃教授说,要想发展成为一种可持续模式,津贴、公积金、个人的安全保障等必须纳入考量。零工经济目前尚处在萌芽阶段,还没有比较成熟的案例和模型可以借鉴,相信多两年会陆续有研究出现,可作为进一步参考。

他也建议,要从事零工经济的个人须要掌握多种技能,以及不断学习快速学习的能力,以应对不断发展的经济形势,使自身具有更高的风险控制和抵御能力。

从业者普遍表示,目前仅考虑打零工作为过渡状态或兼职,最理想的还是能够有一份全职工作。尤其在亚洲文化里,大家还是普遍喜欢安定的就业环境。随着零工经济扩大,更多人加入进来,如果政府或雇主可商讨为其设立公积金或补助的可能性,会有助于提升稳定感。

关注到本地零工人数的增长,职总去年12月成立两个自雇与自由业者协会,分别是为摄影师、录音师、灯光师、监制与编剧等设立的创意专业人士协会(简称VICPA),以及代表送餐员、送货员、文件递送员等个体配送员的全国配送人员协会(简称NDCA)。职总文告中说,这两个协会将推动更好的工作保障及前景,并和利益相关者紧密合作,解决两组自由职业者面临的工作问题,加强支援框架,以及提升工作前景。

郑彬彬说,平台目前的做法是同本地保险科技公司Gigacover合作,为会员提供医疗补助。Gigacover作为本地首个为零工从业者打造的收入保障保险,提供灵活的就业保障。随着零工经济崛起,市场上或出现更多保障类保险配套。

郑茸珊相信,市场会给出最公平的判断。“当一个趋势已经形成,产生影响力,且能够广泛被大众所接受时,势必会引来政府的关注,制定相应政策去保护社群利益。”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