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之美源自慢活

字体大小:

人们对手艺劳作的钟爱从未降温,疫情下人们更能欣赏手作的温度,巧思的贴心。陶瓷创作人洪芊妮在网上售卖亲手制作的陶艺器皿装饰,常秒杀售罄。她告诉记者,只要慢下来调整观点,美丽无处不在。

年轻未必要拼命往前冲,经营梦想更不应燃烧自己。青春不就是按照自己最舒适的节奏前进?

陶瓷创作人洪芊妮(28岁)约五年前创办了Lithops Studio,在网上售卖她亲手制作的饰物、餐具和小花盆等(售价约$60起;官网:lithopsstudio.com)。她的作品小巧细致,含蓄迷人,隔着荧屏细看也仿佛感受到心情慢慢宁静下来,难怪每次上架都以近乎秒杀的速度售罄。她的顾客来自世界各地,外国顾客居多,想买到她的作品得留意Lithops Studio的社媒专页(instagram.com/lithopsstudio/),知道何时推出新作,并在指定时间准时上线,动作够快才能买到心仪之作。

既然如此受欢迎,为何不增加产量?难道不想扩大经营?生意人或许会这么想,但对洪芊妮来说,身心平衡更重要;以自己钟爱的陶瓷创作为生,更要小心斟酌梦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

洪芊妮说:“要有适量压力才能推动事情,但压力不应大到把创作变成乏味的例行工事。我在创作之余也会做其他事情,除了变换风景,也让自己有不同收入来源。不是说不能纯粹以艺术创作谋生,但同时有其他工作,就可以在必要时‘拉回’(pull back)一点,为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着想。”

在理工学院修读营销,大学主修商业管理,洪芊妮现在偶尔给另一半的冷气服务公司做营销,有时在朋友的美术工作室帮忙。“每份工作都有自己的挑战,每个不同角色的感觉都非常清新。”

想跟着自己的节奏走,财务管理至关紧要。洪芊妮说:“这样才不会为了维持生计而累垮。此外要记得尽量存钱,要live below your means(花费与开销要比收入少)。”

长时间创作双手酸痛麻痹

洪芊妮非科班出身,但从小参加多个短期工作坊,试过许多手工艺,她说自己是“slow and steady”(缓慢而渐进),边探索边实验,灵感泉源包括大自然、书本、城市生活,转瞬即逝的感受,及任何让她有所感触的事物。启蒙老师是同样喜欢手工创作的母亲,洪妈妈常带她参与手工活动,例如联络所的陶瓷体验课,洪芊妮至今仍收着小时候一些作品。“妈妈一直很支持我在各种美术领域做的努力。”

拍摄当天约在植物园,洪芊妮在母亲陪同下带了新作和一些拍照用的道具;洪妈妈说东西不少且有一定重量,担心女儿手伤变本加厉。

洪芊妮因长时间工作,加上创作过程中不断重复类似动作,以致右手臂的尺神经卡陷,双手其他部位也不时出现酸痛和麻痹。“感觉有点像关节炎,但验血了发现不是,却无法肯定出了什么问题。如果不是因为手痛,我可以连续多个小时一直创作,但我知道这个做法不能持久,所以再难也要让自己的身体休息。”

祈求窑神保佑

较大及较重的陶瓷作品,做起来会给手臂和手造成更多压力,因此洪芊妮的作品小巧为主。“制作较小的作品会有不一样的挑战。我会尽量变换自己做的东西,确保双手的动作不会一成不变,并且运用不同地方的肌肉,总之一定要保持平衡。”

“陶瓷制作会教你学习放开。到了烧窑阶段,你就不知道窑炉里会发生什么事,我们陶瓷工作者都会祈求‘窑神’保佑(笑)。我也经历过不少失望,也有很多作品碎裂,起初会难过,但毕竟是不时会发生的事,看到碎片也会坦然接受,这都是过程的一部分。”

洪芊妮希望透过作品传达宁静与平和的感觉,她认为心平气和的关键就是心怀感激。“生活中有好多值得歌颂的事,如果可以慢下来,有意识地调整观点,就可以在各式各样的大小东西中发现美丽。”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