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中风病患 比年长病患复原快

字体大小:

国大医院神经内科高级顾问医生周瑜斐指出,虽然影响中风病患康复条件的因素很多,但在病情及健康条件相同的病患中,年纪较轻的会比65岁以上的病患复原得更好。

赵琬仪/报道

财政部长王瑞杰中风入院的事件让大家聚焦现代人的健康风险。如何预防中风?中风前有哪些征兆?如何抢救中风病人等相关课题很多人都不陌生。

1996年注册成立的新加坡国家中风协会(SNSA)是中风康复者和护理人员国家支持小组。该协会官网采用四大种族语言,提供相关的医疗知识以及支援资源。本月本地第一个中风病人扶助站(Stroke Support Station,简称S3)成立。它将协助中风患者重拾日常生活中所需的技能,也照料他们在社交方面的需要,协助他们尽快融入社会。

平均每天有16个中风病例

S3资料显示,每年有约超过6000个中风病例,换句话说,平均每天有16个中风病例发生。新加坡国家中风协会的数据指出,人们中风的概率相当高,6个人当中有一人难逃一劫。

受访的国大医院神经内科高级顾问医生周瑜斐指出,许多因素影响中风病人的康复机会,包括中风的严重程度;病人是否有其他病症;接受哪一类的治疗及康复疗程。

她说:若健康条件、中风严重程度以及接受的治疗等因素相同,年轻的患者会比年龄高于65岁的年长者康复得更好。

周瑜斐医生表示,中风病人康复过程中面对的最大挑战是要克服行动不便所带来的各种生活上的困难。一些中风病人需要重新学习走路、保持坐姿、吞食、咀嚼、穿衣等基本技能。“中风后行动不方便,以及大脑功能受到破坏,通常会使病人感到抑郁,难以克服这些改变。”

特别是病人因此无法重返工作岗位,或者难以找到新工作,很多甚至会逐渐逃避与社会接触。

家属的帮助可预防病患第二度中风

周瑜斐建议,病人的家属和朋友可以透过了解这个疾病,以及它对病人所造成的身心影响,更好地给予支持与帮助。

她说:“有些病人说话口齿不清,但是这不表示他们的思考功能减退。”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在和他们沟通时,应充分理解这点。

她说:“当家人对病情有更好的理解,这对于支持病人康复更有成效。无论是在家中运动、管理生活方式、控制病情预防第二次中风都会事半功倍。”

有鉴于病人与其家属都需要学习应对中风后生活上的改变,中风病人扶助站提供相关的康复企划项目,帮助病人更好地面对新生活。

中风前有哪些常见症状

中风分堵塞(缺血∕梗塞)和出血(出血)两种类型。当大脑的输血供应受阻就出现中风,并导致脑部受损。受脑部控制的功能也因此无法正常运作。

中风最常见的症状包括突然感到半边身体麻痹或虚弱,脸部一边下垂,或者说话困难或辞不达意。

若发生这些症状,应即刻呼叫救护车,或直奔医院急症室求救。

如何减少中风概率

一、减低高血压:健康的血压水平应低于140/90毫米汞柱(mmHg);糖尿病患者则应保持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饮食少盐、少喝酒有助改善高血压。

二、减低胆固醇:少吃高胆固醇及饱和脂肪食物,例如椰奶、炸食及海鲜。

三、糖尿病者要加倍注意:糖尿病者中风概率比一般人高出1.5倍,因此须遵守医生指导,以及注意控制血糖。

四、经常运动:每周运动三次至五次,每次30至60分钟。

五、戒烟:抽烟者中风的概率比一般人高出1.5至2.5倍,连续五年戒烟成功将大大减低中风风险。

六、若有心房颤动症状应尽快治疗

患有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症状,即心跳急促不规律,应尽快接受治疗。心跳急促不规律将使血块在心房形成的概率大增,当血块运行到脑部时中风的风险便会增加。(取自新加坡国家中风协会网站)

延伸阅读:新加坡国家中风协会网站:http://www.snsa.org.sg/

中风病人扶助站:http://www.s3.org.sg/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