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慈移除人造气管程序见成果 卫生部有意推广

字体大小:

仁慈医院成功让动过气管造口术的慢性疾病患者移除人造气管、关闭造口,提升生活素质。卫生部有意把这项计划用在其他护理机构照顾的长期病患身上。

2013年起带领七名医护人员拟定计划,为病患移除人造气管的是仁慈医院高级顾问医生兼临床品质管理总监卡拉(Kala Kanagasabai)。

卡拉受访时说,仁慈医院慢性疾病单位当时有40名长期病患因无法用口、鼻、气管和肺部正常呼吸而曾接受造口术。其中20人后来经评估,可移除人造气管,因此转介至毗邻陈笃生医院的仁慈社区医院。

至今有九人已成功移除气管,其余11人接下来也将逐一进行这项医疗程序。仁慈语言治疗师会协助移除气管者重新学习说话,医护人员也会帮助他们重新适应如何自行呼吸。

卡拉说,国内外只有急诊医院会进行类似医疗程序,因为医院有耳鼻喉专科医生和麻醉师等,可处理移除气管时可能发生的紧急状况。仁慈医院相信是首家进行类似医疗程序的中长期护理机构。

她指出,耗时两年不断改进才制定的医疗程序在确定可帮助病患后,卫生部有意把它推广至其他中长期护理机构。

仁慈医院这支团队因这项计划,昨天获颁新加坡健康素质服务奖的“特别表扬奖”。

护理界“超级巨星”

不间断自我提升

昨天获颁服务奖的3343名得奖者和团队中,有六人获颁“超级巨星奖”。其中,护士组别得奖者是新加坡中央医院高级专科护士袁龙霞(53岁)。

来自中国陕西的袁龙霞在中国当了14年护士,之后来新受训两年,1998年起在中央医院任职。

受训时虽曾学英语,但袁龙霞仍自费报读英国文化协会的英语课程,因为她认为良好的沟通是当护士的必要条件之一。她也在医院赞助下先后修读老年医疗高级专科文凭和护理学位课程。

尽管已升职,并负责管理60名较资浅的护士和医疗护理助理,但袁龙霞仍不断通过阅读护理期刊,增加专业知识,包括了解其他机构如何改善工作流程、提升护理素质等。

她从2008年起也加入医院乳癌义工小组,定期参与提高乳癌意识的活动,也到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宣导基本护理和乳癌等方面的健康知识。“来到这里后,我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医院也给我很多机会,因此我希望能回馈社会。”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