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 年轻失智症患者逐年上升

字体大小:

年轻失智症患者是指那些还没65岁就已患上失智症的病人,估计本地有约四万名失智症患者,其中年轻患者可能多达10%。

黎远漪 报道

yuanyi@sph.com.sg

本地调查发现,年轻失智症患者过去五年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他们所面对的经济压力甚至比年长失智症患者高出一倍,专家因此建议各界给予较年轻的失智症患者更多社会与经济援助。

据新加坡国立脑神经医学院数据,2015年有121名年轻失智症患者到该中心接受治疗,比2011年的27名足足多出约三倍。

国立脑神经医学院神经内科资深顾问医生纳根德兰副教授指出:“年轻失智症患者增加的趋势在2014年与2015年尤其显著,相信与更多公众和医生对年轻失智症患者的认知有所提高有关。”

国立脑神经医学院近年就推出了专门治疗年轻失智症患者的服务,并与新加坡保健服务集团旗下的综合诊疗所合作,与诊疗所医生分享年轻失智症患者的症状等,从而帮助这些在社区内工作的医生更有效地辨别可能面对失智症问题的年轻病人,及时将他们转介至国立脑神经医学院接受治疗。

纳根德兰说,饮食和生活习惯也有可能导致更多人在年轻时,出现一些不易察觉的症状,如脑部小血管中风等,间接提高公众在较年轻时患上失智症的风险。

所谓年轻失智症患者,是指那些还没65岁就已患上失智症的病人。纳根德兰估计本地有约4万名失智症患者,其中年轻失智症患者可能多达10%,即3000人至4000人。

然而,作为本地最集中治疗年轻失智症患者的医疗机构,国立脑神经医学院目前定期治疗的年轻失智症患者仅约250人。换言之,社区内相信还有不少年轻失智症患者还没求医,或不知自己患病。

纳根德兰说,年长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是健忘,但年轻患者则是面对表达能力减弱、发音不准、爱吃甜食,甚至无法克制自己情绪与行为等问题。有些年轻患者甚至连性格都会出现360度转变。

纳根德兰强调:“年轻失智症患者其实都还处于壮年,有工作,有家庭,社交生活也较活跃。若较年轻时就患上失智症,不仅面对寿命缩短的风险,性格的改变也可能使他们与家人出现无谓的冲突,甚至有可能因自理能力减弱而失业。”

年轻患者经济压力比年长患者高

纳根德兰说,目前已有不少人针对年长失智症患者面对的经济压力进行研究,但针对年轻失智症患者的研究则相对欠缺。国立脑神经医学院因此于2013年8月起,耗时一年半针对167名年长失智症患者与88名年轻失智症患者进行研究,并发现年轻患者比年长患者面对更大的经济压力。

其中,年轻患者因失智症每年需承担的直接与间接开销为2万1391元,年长患者每年的开销还不及年轻患者的一半,仅为1万1356元。

纳根德兰说:“额外的开销主要来自于失业。事实上,参与调查的年轻病人中,有44%不幸失业,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正视的问题。”

纳根德兰希望政府接下来会更关注这一课题,分配更多资源,为这群病人提供福利,以及医疗与经济援助,例如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他说:“最重要的还是大众对年轻人也有可能患上失智症的认知能进一步提高,即早治疗,减缓病人病情恶化的速度。”

今年60岁的刘滟沁约半年前确诊患上失智症。她坦言自己与家人刚开始时都不愿相信她得病的消息。

刘滟沁说:“我总觉得自己还年轻,都不到65岁,怎么可能患上失智症,但我确实发现讲话时面对障碍,老是想不到词语表达心中的想法。”

“孩子也说我有时候会反复地问一个问题,奇怪的是我还开始喜欢吃甜食、冰淇淋。后来到国立脑神经医学院接受进一步检查证实患上失智症后,我才真正相信我患病了。不过幸亏我及早接受治疗,病情没恶化太多。”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