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至去年 本地年均出现645起多动症新病例

 崇正小学小四生陈主恩是多动儿,但在妈妈王善和爸爸陈文鹤的鼓励下,他把用不完的精力用在各类体育休闲运动上,从中锻炼耐心,培养性情,优秀表现获得大家的认可。(心理卫生学院提供)
 崇正小学小四生陈主恩是多动儿,但在妈妈王善和爸爸陈文鹤的鼓励下,他把用不完的精力用在各类体育休闲运动上,从中锻炼耐心,培养性情,优秀表现获得大家的认可。(心理卫生学院提供)

字体大小:

杨漾 报道

yangyang@sph.com.sg

今年10岁的陈主恩在幼儿园二年级时,老师发现他在班上不停说话,也无法久坐在座位上。在家时,妈妈王善(45岁)也开始留意到他始终无法整理书包,而且有用不完的精力。

王善后来带儿子去看心理医生,发现他患有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ADHD)。

她说:“主恩很聪明,看上去和普通小孩没什么两样。但就是好动,而且性格非常冲动,常会有情绪上的爆发,做事不计后果。”

为了让陈主恩善用这些多余精力,王善开始让他接触游泳、武术和钓鱼等各种体育休闲活动,同时借此培养耐性。

去年,陈主恩参加了一项以游泳为主的慈善活动,并坚持在三天内完成252个来回,让父母和老师们感到相当欣慰。

随着年龄增长,陈主恩也渐渐开始学会控制行为和情绪。他凭借这些优秀表现,获得专为多动症儿童所设的“活力创意奖”(Active,Creative,Energetic Award,简称ACE)。

多动症是本地最常见

儿童心理障碍

由多动症互助团体SPARK、心理卫生学院和国大医院自2012年开始联办的ACE奖项,旨在鼓励多动症儿童及少年克服生活和学习困难,表扬表现优越的多动儿,也表彰积极辅导多动症儿童的辅导员。今年共有10人获奖。

多动症是本地最常见的儿童心理障碍。在2012年至2015年间,本地每年平均出现645起多动症新病例。多动儿最常见的特征包括过动、冲动,以及注意力不集中。

心理卫生学院儿童及少年精神科主任王仕豪助理教授受访时指出,多动症发病率一般介于3%至5%,相等于每40名儿童中就有一两人是多动儿童,其中男孩与女孩的比率为三比一。

教育部和心理卫生学院早在2007年推出社区心理健康反应、初期治疗与评估计划(REACH),协助学校辅导、管理和及早干预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计划所接触的多动症儿童人数,从当年的五人激增至去年的242人。

王仕豪提醒说,若幼童对新事物感到兴奋好奇,并非就是多动症的绝对表现,家长应等到孩子进入小学后再接受专业评估。

他说:“虽然多动症症状在六岁前就能辨识出来,但有些小孩生来比较活泼,会展现出特别兴奋、好奇和好动的一面。这些是小孩的天性,所以我们一般不会过早做出临床诊断,除非他们的行为从小就对学习和生活带来非常明显的负面影响。升上小学后,才是观察他们自制和注意力的阶段,这时做诊断会更准确。”

他指出,这个观察期至少需要半年,教师和家长也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沟通,才能全面了解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是否一致。

王仕豪说,尽管过动、焦躁等症状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减缓,但有80%多动儿成年之后,仍然会有一些症状,例如集中力差、容易冲动等。不过,也有多动症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随着年龄增长日益提高,不需要治疗便能痊愈。

其中一名获奖的圣安德烈小学辅导员陈来河(56岁)也指出,在辅导多动症孩童时,同样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并尽量简化指示,从小成就中建立他们的自信和自尊。

亚洲多动儿大会日前也首次在本地举行,吸引约350名国内外专家和业内人士参与。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