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长多锻炼对抗肌少症

字体大小:

肌少症不是正常老化的现象,人们年过30岁,肌肉会开始减少,多数男性在一生中会失去约30%的肌肉。受访医生与物理治疗师分享应对方法。

肌肉流失是随着年龄增长常见的现象。根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sian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 Consensus)的定义,肌少症(Sarcopenia)指的是与年龄相关的肌肉质量下降,肌肉力量低下抑或身体机能低下。

肌少症并非正常老化现象

盛港社区医院急性后期与持续医疗护理顾问医生许邦煜说,肌肉流失是自然衰老的一部分,但肌少症则不是正常老化现象。

许邦煜医生:肌少症有个潜伏过程,多数老年人唯有在跌倒和骨折后才发现患有肌少症。

许邦煜医生透露,事实上人们在30岁以后,肌肉会开始减少,并且每10年可减少1至5%。其中大多数的男性在一生中会失去大约30%的肌肉。

许邦煜医生也说,肌少症实际上有一个潜伏过程,多数老年人通常唯有在跌倒和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后才发现自己患有肌少症。这种肌少症引起的虚弱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而是随着年月流逝慢慢积累。

他提醒:“我们常听到老年人对自己可能察觉到的虚弱、身体不平稳亦或因年老而行动能力下降的现象毫不在意,但这可能是未确诊的肌少症,或其他有类似表现的情况,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迹象。由于一般无法单从症状来辨识出具体面对的身体状况,我建议有类似症状的老年人咨询家庭医生,接受适当的医疗评估。”

通常评估肌肉力量和体能状态的方法有多种。许邦煜医生举例,包括以测试肌力,了解受试者是否有肌少症的手握测力器(hand grip dynamometer),以及通过6米的步行测试体能状态。

目前治疗肌少症的主要方法是改变生活方式,特别是定期运动和补充营养。许邦煜医生也说,循序渐进地开始阻力训练有助于增强肌肉质量,补充良好的蛋白质也对增强肌肉起着重要作用。每天的蛋白质摄入量需要根据病人的基本身体状况仔细计算,通常需要全科医生和营养师的共同协助。渐进式阻力训练以举重的重量、重复与锻炼整组运动的次数为重点,逐渐增加肌肉力量和耐力。

力量与阻力运动可恢复肌力

新保集团社区医院旗下欧南社区医院高级物理治疗师谢家丽补充,力量与阻力运动可以帮助减少肌肉损失与恢复肌力。这类运动有助肌肉神经的传递,使大脑传达信号至身体的肌肉纤维,帮助改善肌肉力量,也益于增加肌肉组织。

她也解释,力量与阻力运动主要是靠自身的肌力克服外界阻力或力量的锻炼。这可通过举重如举起装满水的水瓶锻炼二头肌,或是使用阻力带、举重器材,甚至是以自己的体重来做负重锻炼,如从坐在椅子上到站立的动作借以锻炼肌力。

循序渐进增加力度与次数

要注意的是,开始这类运动应循序渐进,力度可从零到10度逐步增加。建议以两三个简单的轻度运动为起始,慢慢增加力度与次数,最终可以一次性完成8到10种中高强度的力量与阻力运动,而每组运动可重复8至12次。这类运动可以一周内做两到三次,休息期间也可尝试其他类似的运动,如快步走、打太极等有氧运动。

谢家丽提醒,运动过程要时刻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因为每个人的健康水平不同。那些长时间没运动的人更应该从轻度到中度的强度开始,逐步增加强度与重复的次数。

延迟性肌肉酸痛(Delay Onset Muscle Soreness,简称DOMS)是力量训练的一种常见效果,但人们要懂得如何区别这类酸痛与关节疼痛。DOMS可发生在运动后的几小时到几天内,并会随着时间逐渐消失,但关节痛却可能长期存在。

她也说:“有身体状况的人,在开始或打算增加体力活动前,都应当事先咨询医生要注意的安全事项,也别忘了按时服用治疗慢性病的药物。若有肌肉或关节问题,在开始锻炼前可向医生询问是否宜先做相关的物理治疗。此外,从轻松的运动开始慢慢锻炼,如过程中有任何症状,如胸痛、关节痛、头晕等,都要立即暂停,并告诉医生。

物理治疗师示范简易运动

谢家丽示范年长者都可尝试的简易运动来锻炼肌肉。她提醒,运动时要注重运动的姿势而不是次数。此外,避免一开始就举起太重的重物,应逐渐增加举重重量,也切忌在举重时屏住呼吸,以免血压升高引发异常心律的风险。最后,也记得做适当的热身运动如快步走。

物理治疗师谢家丽:长时间没做运动的人应从轻度到中度的运动开始。(李健玮摄)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