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死亡迷思 培养善生善终态度

林绮云教授认为,即使害怕或恐惧死亡,也必须弄清楚到底害怕或者担心的内容,才不会因为不了解而害怕。(iStock图片)
林绮云教授认为,即使害怕或恐惧死亡,也必须弄清楚到底害怕或者担心的内容,才不会因为不了解而害怕。(iStock图片)

字体大小:

生死议题在近年得到更多专注,但许多人或许仍停留在“有了认知,但没有行动”的阶段。

来自台湾的林绮云教授多年来致力于推动华人社会生死教育的发展,她将在本月21日为本地一场生命教育讲座担任主讲人。听她破除关于死亡的迷思,了解为何死亡教育就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正确认识死亡,就能更好地理解生命意义。

生命最终会画上句点,这必然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事会否让你难以启齿,更别说是主动策划相关事宜?

来自台湾的林绮云教授认为,死亡禁忌是文化层面的议题,民众缺乏适合谈论死亡的环境,极少碰触可以自在谈论死亡的机会,就学习不到谈论死亡的方式或语言。

林教授现任台北护理健康大学(简称北护)生死与健康心理咨商系教授,她是该系创办人,致力于生死学、生命教育、死亡教育、悲伤辅导和自杀防治等教学工作,见证了台湾20多年来生死教育与悲伤辅导的发展。

她说,台湾社会目前可以把临终或死亡议题放到台面上讨论,是20年前社会各层面有了整体改变。“20年前,台湾的医疗体系普遍能接受临终照顾中安宁疗护的做法,生命教育也在那个时候兴起,生死学这一门学问在生命教育以及医护体系的系统中受到重视。”

开班传授生死学课程

林教授在1995年开办生死学课程并成立生与死研究中心,2000年设立“生死教育与辅导研究所”招收硕士层级的研究生,并在2010年转型为现在的生死与健康心理咨商系。

“生死学是一个医疗、教育以及社会生活层面共同有共识要发展的领域,后来在制度层面发展相关法规,包括安宁缓和医疗条例、生命自主权、自杀防治法等在立法院三读通过,成为民众可以依循的法规制度。我认为台湾是从上而下发展这一个系统,这种全面性的推展才有可能改变传统文化的习惯制约,成为一种新生活方式。”

厘清常见的死亡迷思

林教授指出,一些常见的关于死亡的迷思,例如:

·不谈死就不会死。

“事实上,大家都知道谁也逃不过死亡,不谈论死亡也是会死的。”

·谈论死亡会带来不祥或不幸。

“事实上,谈论死亡有助于了解死亡的各个面向,从而预防了死亡可能带来的不幸。”

·只有老人或濒临死亡的人,才须要准备面对死亡。

“事实上,死亡随时可能发生,有人说棺材是放死人,不一定是老人,没年龄限制。没有人可预知自己的死亡时间或方式,所以每人都该有死亡准备。”

林教授说:“生命是从出生到死亡,当然生命教育就必须提到面对死亡时的各种状态,让人们有所谓的‘死亡准备’。完成生前遗嘱也是预防突发意外的死亡状况时无法交代遗愿时所做的准备。多数民众不肯面对死亡的结果,就是在死亡来临时无法交代心愿以及遗物的安排,因而抱憾而终。”

她认为一般民众因为把死亡当成禁忌话题,不会在没事时写遗嘱,因此要有人提点适当的时间。“我们在教育课程会把遗嘱当成作业撰写,那些通常都是学生的第一份遗嘱,日后可以视自己的状况修改。”

打开话匣子打破死亡禁忌

林教授认为:每个人都要有机会认识生命教育(包括死亡)的相关知识;培养善生和善终的态度,对自己和家人都有帮助。

林绮云教授(受访者提供)

愈援(Grief Matters)下周五举办的生命教育讲座邀请林教授当主讲人,她准备介绍生死学的重要性和内容,希望民众可以了解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必须理性看待这件事。

“即使是害怕或恐惧,也必须弄清楚到底害怕或者担心的内容,面对死亡或了解死亡,才不会因为不了解而害怕。打开话匣子就是打破死亡禁忌,也希望新加坡未来有相关的教育系及相关的制度发展,可以让死亡教育融入正规体系。”

线上生命教育讲座

想更深入了解生命教育和死亡的课题吗?蒙福关爱(Montfort Care)属下的丧痛疗愈支援中心愈援(Grief Matters)首办生命教育讲座,内容包括如何建立正向的死亡态度,以及照护者感到疲惫、后悔、心痛和自责的时候,该如何应对和调整心情。

讲座嘉宾:

·国立台北护理健康大学生死与健康心理咨询商系教授林绮云

·台湾名作家、广播节目主持人、企管顾问、生涯咨询师吴若权,有20多年照顾家属的经验,到时会分享家属照顾者的心理建设,以及他的照顾生涯和心得。

讲座日期/时间:5月21日(周五),下午2时30分至5时。

报名网址:https://www.griefmatters.org.sg/talk/

参与方式:捐款20元或以上,即可通过电邮获得特定链接,参与讲座。

报名截止日期:5月14日

咨询热线/电邮:96434032/griefmatters@montfortcare.org.sg

活动官网:griefmatters.org.sg/events/public-symposium/

“打开话匣子就是打破死亡禁忌,希望新加坡未来有相关的教育系及相关的制度发展,可以让死亡教育融入正规体系。”

——林绮云教授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