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重中之重 解读冠病疫苗

人类与传染性疾病的斗争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广泛接种疫苗,才能积极主动地取得抗疫斗争的胜利。(iStock图片)
人类与传染性疾病的斗争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广泛接种疫苗,才能积极主动地取得抗疫斗争的胜利。(iStock图片)

字体大小:

在本地接种冠病疫苗人群中,不良反应概率仅占总数0.13%,严重不良反应更仅占0.004%,远比1%的冠病死亡风险低许多。

医生执笔

 

2019冠状病毒疾病肆虐全球已经超过一年,疫情似乎还没有减缓的趋势。全球病例数量简直是天文数字,死亡人数不断攀升,哀鸿遍野,惨不忍睹。截至2021年5月,全球确诊病例数超过1.6亿,死亡人数超过340万。近期印度、尼泊尔等国家更是爆发了“疫情海啸”,导致当地医疗体系不堪重负,甚至崩溃。新加坡的疫情受到输入病例的影响,一波三折,近期也出现机场甚至医院感染群和社区新增无关联病例,导致国人心情沮丧,人心惶惶。

冠状病毒的传播特征是传染性高、隐蔽性强和变异性快,令人防不胜防。各年龄段人都可能被感染,而感染者会出现不同的症状,有的只是发烧或轻微喉咙痛、咳嗽,有的则发展为肺炎,甚至死亡。

本地和不同国家的早期报道均显示很多冠病病患都合并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本地首100名冠病患者中约20%有高血压,10%有糖尿病。冠病病患死亡者中年龄居长者比例较高(大于50岁中死亡率0.1%,大于70岁中死亡率4%)。患有任何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衰则更是高风险人群。数据显示,感染冠病病毒后,其死亡率是常人的10倍以上!除了自身的心脏病,心脏病患者也常合并糖尿病、肾衰等慢性疾病,而且多数属于中老年层面,所以,这个人群是死亡高风险人群,平时生活就如履薄冰,冠病病毒疫情期间更是雪上加霜,危机四伏。

目前,尚没有治疗冠病病毒的特效药,医生给予的治疗措施也只是对症和支持,包括呼吸机也只是提供机械呼吸支持。佩戴口罩、洗手卫生以及有效社交距离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方法。

最为积极主动的抗疫方法是疫苗接种。该方法简单、安全,能够有效地保护人类免受病毒侵害。疫苗接种后,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特异性抗体,足量的抗体可以攻击入侵机体的病毒,从而对人体产生保护作用。人类与传染性疾病的斗争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广泛接种疫苗,才能积极主动地取得抗疫斗争的胜利。成功的例子有天花、小儿麻痹、百日咳、破伤风、麻疹等。冠病疫情暴发后,人们都对疫苗的成功研发高度重视和期待。当今医学高度发达,加上各国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冠病病毒疫苗在短短的一年内就研发成功并应用于临床,可喜可贺。

研发疫苗的基本思路

冠状病毒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它的蛋白质外壳上附着一个个棘突蛋白(spike protein),这些棘突就像钥匙插入锁孔一样,能够与人体细胞上的受体结合,细胞就像锁头被打开,大门敞开,病毒长驱直入进入人体细胞,造成细胞损伤,导致疾病。如果人体只接触这种棘突蛋白质而没有病毒,则能产生免疫反应而生产出抗体却不会发病。产生的抗体还能攻击将来进入人体的病毒而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这就是研发疫苗的基本思路。

目前主要用于设计疫苗的生物材料有三种:1.全病毒;2病毒片段;3.制造特定蛋白质的遗传物质。使用全病毒研究疫苗是一项传统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已经十分有经验的技术了。

全病毒疫苗基本上可以分成三种:1.灭活疫苗(inactivated vaccine);2.减毒活疫苗(live attenuated vaccine);3.病毒载体疫苗(viral vector vaccine)。灭活疫苗制作相对简单,先是培养大量病毒,然后通过化学或放射线等方法杀死病毒,使其失去感染性,病毒尸体上的蛋白壳仍然具有抗原性,这些蛋白壳注射入人体后能够刺激机体激发免疫反应,产生抗体。

此技术的优点是技术成熟,应用经验丰富,安全性有保障,但是制造生产缓慢,接种剂量大,免疫期短,且制造过程中须要动用活病毒,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中国紧急使用的北京科兴疫苗CoronaVac就是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制作须要培养许多代病毒,慢慢挑选毒力低的病毒,测试并确定安全性,才可以用作疫苗。此类疫苗的典型代表包括麻疹、水痘疫苗。目前还没有任何此类冠病疫苗成功进入临床试验。病毒载体疫苗是用经过改造后无害的腺病毒装入冠病病毒的棘突蛋白基因,制成疫苗,刺激人体产生抗体,无害的腺病毒戴上棘突蛋白“帽子”假装成“真凶”病毒,让机体产生免疫记忆。英国阿斯利康公司生产的疫苗就是应用了此项技术。

除采用全病毒制作疫苗,科学家还能提取病毒外壳的一部分具有特征性的蛋白质结构制成所谓蛋白亚单位疫苗(subunit protein)。这种技术相当于将不完整的病毒注射到人体来刺激产生抗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疫苗是成功代表。其技术难点在于寻找和制作适当的蛋白表达系统。

核酸疫苗是当今疫苗发展的天之骄子,直接将病毒基因(核酸)直接注入人体,利用人体细胞作为生产病毒蛋白的小工厂,模仿病毒的作用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开发核酸疫苗不需要活病毒,生产过程安全性高而且产量高,可以快速研发。

目前,最尖端的疫苗技术就是将DNA(脱氧核糖核酸)或mRNA(信使核糖核酸)直接传送到细胞。获准在新加坡使用的两种疫苗均为mRNA,分别由美国辉瑞-BioNTech及莫德纳(Moderna)公司生产。mRNA只是采用了棘突蛋白的一段基因,没有复制功能,也没有病毒的传染性。mRNA进入细胞后不能进入细胞核,因此也就不可能组合进入人体基因。

各种谣传说mRNA能改变人类基因,根本没有科学依据,当然是凭空捏造的无稽之谈。mRNA在细胞内完成了翻译蛋白任务后会在48小时内降解。此项技术无需培养大量病毒,所以研究速度很快,其缺点是疫苗需要零下70摄氏度低温环境,这就给保存和运输带来不便。另外,包裹mRNA的脂质(油层)可能造成部分人过敏反应。

本地mRNA疫苗的有效性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对任何新疫苗最低要求分别是有效性达到50%和60%。辉瑞和莫德纳疫苗临床试验的有效性分别是95%和94%,也就是说超过九成的接种疫苗者可以避免冠状病毒感染呈现症状。最关键的是这两种疫苗能够减少患重症肺炎概率达92%和100%,而且百分之百降低死亡率,换句话说,万一疫苗接种者不幸感染了病毒,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症状,无需氧气和加护病房看护,也不会因此而死亡。对于新的变异毒株,疫苗依然保持高度有效性。目前使用辉瑞疫苗对新变种南非与英国毒株的有效率分别为75% 和90%。另一明显例子是美国在进行大规模疫苗接种后新增病例量明显减少,死亡率也大大降低,更有资料显示在社群里整体传播率也有效减低。可见疫苗接种在抗击病毒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是决胜的“杀手锏”。

疫苗副作用有两大类

总体来说,疫苗副作用可分为两大类:一、一般副作用,包括全身不适感、低热、乏力、头痛、发冷、注射部位红肿、肌肉酸痛等。这些副作用一般比较轻微,多喝水,多休息,必要时服用解热药,症状大多在一到两天内消失。通常打完第二剂后,副作用发生率略增高,75%接种者会有疼痛,50%乏力和42%头痛,这些症状代表身体对疫苗产生了反应,没有这些症状,也不代表疫苗没有作用,反应程度因人而异。二、过敏反应,极少部分人在接种后会出现严重反应,如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休克等。

一般此类过敏反应在注射后15分钟内发生,所以,接种后医学观察30分钟十分必要,各位一定要重视。目前国际数据显示,100万剂辉瑞疫苗注射,有5例严重过敏反应,Modena疫苗是每百万例有2.5例。在新加坡已施打超过22万剂疫苗后,不良反应概率占总数量的0.13%,而当中严重不良反应者仅占总数之0.004%,远比冠病确诊1%死亡风险率相比低了许多。同时,也没有因疫苗而引起的相关死亡,心脏病发作,中风等事件。据观察,多数不良反应者都属60岁以下,以女性较多,占65%,显示较年轻者免疫力更活跃,更容易对疫苗产生不良反应。

心脏病患也能接种

卫生部目前不建议存在以下状况的人士接种疫苗:一、16岁以下儿童;二、孕妇;三、免疫力低下者如癌症治疗期;四、曾有严重过敏史。如果不存在以上情况,卫生部则建议均适合接种疫苗,即使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对药物食物或虫咬有轻微过敏反应,湿疹、哮喘,服用中药或洗肾者也可以接种,这类人群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与常人没有差别。心脏病患如有服食抗血小板或抗凝药也不必为接种疫苗停止或改变药物服食法,只需在注射处多按五分钟就可。

政府抗击疫情,保护国民的决心强大,毫不吝惜,第一时间斥资10亿元向多家药厂采购疫苗,经过严格审核,确认安全有效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全民接种。科学数据表明绝大多数人都适合接种疫苗,当前部分国人对疫苗安全性还是心存疑虑,通过公众教育消除民众对疫苗的疑虑十分必要。

疫苗接种虽然只是抗疫多项措施之一,却是重中之重。全民接种疫苗既是抗疫,也是国人团结一致,同舟共济精神的表现。接种疫苗不但保护自己和家人,也是在履行社会责任。

疫苗接种,有效,安全,利国,利己,你还有什么可犹豫呢?

明天(26日)上午10时30分,陈淮沁教授将上96.3FM电台DJ林安娜节目《健康娜件事》,谈冠心病与疫情、疫苗。欢迎听众到时拨电提问。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