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澳门普济禅院史

字体大小:

澳门自游行 吕世聪∕文图

明清澳门有个村落叫望厦村,如果不是望厦条约的签订,该村也许就如其他小村落般籍籍无名。又如果望厦条约不是在普济禅院内签订,该禅院的历史就不会多出这么一段与佛门毫无干系的丧权辱国往事。

为啥去澳门?不为派钱,不为性欲,所为何?为探索粤东古建筑。粤式建筑在岭南已经越来越少了。如果想要看原生态的粤东老寺庙,一定得到澳门、香港、越南及马来半岛。看什么?看屋脊、花牌、梁架、供桌、香炉、神像、碑刻、版画,当然,还有对待宗教观念与感悟。

曾在香港购藏一张19世纪末的蛋白相片(Albumen Print),相片背面有一行英文铅笔字迹:Canton Temple(广东庙)。当时买这张相片的理由很简单,对于粤式建筑感兴趣。回家后对相片微观,并与澳门寺庙相片相比对,发现此张相片中的庙宇竟然是澳门著名的古禅院——普济禅院。

当然,澳门在历史上隶属于广东省,只是后来割让予葡萄牙。相片上所写的广东庙并不能算是什么错误,只是感觉上还是有点不太准确。无论如何,在比对的过程中,有一种新发现的乐趣。比什么?屋顶脊梁的石湾陶塑、步口廊上的“大雄宝殿”匾额、庙埕的石狮子……天天看着老相片,索性找机会到澳门一趟。

从濠镜澳到望厦村

水翼船行驶得再稳,也稳不住搭客一颗颗澎湃的心。澎湃的心,有的是为了钱,有的是为了性,两者都是欲,谁无欲?

明清时代的澳门有个村落叫望厦村,如果不是望厦条约的签订,望厦村也许就如中国其他许多小村落般籍籍无名。又如果望厦条约不是在望厦村的普济禅院内签订,普济禅院的历史就不会多出这么一段与佛门毫无干系的丧权辱国往事。如果……历史没有如果。

明代时,澳门被称为濠镜澳,据说澳门地处咸、淡水交汇,盛产蚝,蚝镜是蚝壳的一部分,平滑如镜,故名。又据史料载,望厦村在明朝洪武年间已经建村,隶属于香山县辖。望厦村又何以称为望厦村,主要是因为居民大多来自福建厦门,因为怀念家乡,将落户的地方成为望厦村。

澳门历史有如今日澳门的多姿多彩。自1572年以来,葡萄牙人便向明朝官员缴纳五百两银子,获准将商舶靠岸及在一定的范围居住贸易。1842年8月29日中英签订南京条约,结束鸦片战争。条约迫使清朝开放包括香港在内的五口通商,此时大清国的积弱早已被洋人看得一清二楚。4年后,美国特使顾盛于1844年7月3日,在澳门望厦村与两广总督耆英签订望厦条约,根据望厦条约的内容,美国比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权益更为扩大。这两纸不平等条约,日后犹如一道沉重的枷锁,附加在千千万万中国老百姓的脖子上。更荒谬的是,望厦条约签订后不久,就连葡萄牙竟也宣布澳门为自由港,派总督管理。澳门成为葡萄牙人口中的一块肥肉。此后澳门老百姓多番反抗不果,1887年清廷与葡萄牙签订条约,承认葡萄牙对澳门的所谓权力。

》文转下页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