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早报喜2024

元宵节和中元节是“远房亲戚”?认识元宵节的多个“分身”

猜猜看,元宵节共有几个“分身”?(档案照)
猜猜看,元宵节共有几个“分身”?(档案照)

字体大小:

后天(2月5日)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是吃“元宵”的日子,也是东方情人节。但你知道吗,元宵节也称作“上元节”,跟中元节可说是“远房亲戚”。

一个元宵节竟有多少个“分身”?元宵和汤圆有什么不同?《联合早报》带你进一步了解关于这个传统节日的由来故事。

正月十五上元节:天官大帝诞辰日

元宵节也称为上元节。根据《岁时杂记》记载,道教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则是下元节,合称“三元节”。所谓三元节,指的就是道教里掌管天界、地界、水界的三官大帝的诞生日。

三元节指的是道教里掌管天界(中)、地界(右)、水界的三官大帝的诞生日。(图/互联网)

道教认为,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天官大帝“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的生日在正月十五,道教徒会在这天祈求天官大帝赐福,保佑一整年平安顺利,并为新一年里可能犯下的过错先做好弥补的准备,因此这天也被视为许平安日。

元宵节赏灯源于汉朝敬佛习俗

关于元宵节的起源也有另一说法,跟佛教有关。

东汉明帝时期,佛教在中国流行起来。汉明帝是佛教的拥护者,听说正月十五佛教有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于是下令这一天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百姓也必须挂灯。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从东汉流传到今天。(档案照)

据《事物纪原》记载,汉代两都实行宵禁,“晓瞑传呼,以禁夜行”,唯有正月十五日夜皇帝特许暂缓禁令,前后各一日,允许百姓踏月观灯。这个活动逐渐在民间传开来,成为一个盛大节日。

到了唐代,元宵节放灯习俗发展成为热闹的灯市,放灯时间共三天(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赵宋立国后,宋太祖于乾德五年正月下诏:“上元张灯旧止三夜。今朝廷无事,区宇乂(yì,安定的意思)安,方当年谷之丰登,宜纵士民之行乐。其令开封府更放十七、十八两夜灯。后遂为例。”元宵放灯时间先是延长至五天,到南宋淳祐年间,又增为六夜,正月十三日就开始放灯。

这个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元宵灯会和猜灯谜活动。

女子外出赏灯交友 元宵造就良缘

元宵节在古代促成了良缘美眷,因此被视为东方情人节。(图/Pixabay)

古代社会保守,年轻女子平时不允许外出,只有在元宵节这天才能结伴外出,到灯会看灯赏玩,不少男女因此擦出爱的火花。

元宵夜也是情侣传情达意的时机,情侣们密笺赴约或互赠诗帕。元宵节因此促成了良缘美眷,被视为东方情人节。

从中国诗词歌赋中也能看出元宵节的浪漫温馨。如宋朝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写道“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里头的“元夜”指的是上元节元宵之夜。

元宵节吃“元宵”和汤圆大不同

元宵节吃汤圆,象征家家户户团圆,阖家安康。(档案照)

华人习惯在元宵节吃汤圆。据说在古代,人们吃的不是汤圆,而是另一种外形相近的食物——元宵。

元宵节吃元宵的传统或可追溯至宋代。宋代诗人周必大在《元宵煮浮圆子,前辈似未曾赋此,坐间成四韵》写道:“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

诗里的“珠”指的就是元宵,而元宵和汤圆最大的不同在于制作手法:前者是“滚”出来,而后者是包出来的。

汤圆的做法是将糯米粉和水搅和成面团,把面团分成小份,搓圆按扁并包入内馅。制作元宵则是把内馅做好,沾水后放进装了糯米粉的容器内摇,通过摇晃的动作使内馅粘粉。再取出沾水,滚上糯米粉,不断重复动作至圆而大,就形成元宵。

有句俗话说“逢十五,北元宵,南汤圆”,北方吃元宵,南方则吃汤圆。无论是元宵节吃元宵或汤圆,圆滚滚的外形都象征家家户户团圆,阖家安康。

原文发布于2023年2月3日;本文更新于2023年12月27日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