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um

沈泽玮:反腐永远在路上 目的地是什么?

字体大小:

中国早点

自由席

@sph.com.sg

在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前一周,中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手重磅推出反腐专题记录片《永远在路上》。时间点上的巧妙安排,难免让人揣测《永远在路上》是要释放何种信号?

自中共十八大以来,近四年快过去了,也来到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第一个任期与第二个任期之间的关键承接点。《永远在路上》此时推出或有几个用意:一、中共为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题的六中全会造势。二、中共领导人展示反腐阶段性成果,为下阶段“从严治党”做铺垫。三、持续对领导干部形成震慑,官员要讲规矩、要忠诚干净,不能搞团团伙伙。

摄制队将 “大老虎”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苏荣、周本顺、白恩培、李春城等落马后威风不再的样子和对着镜头“忏悔”的罕见画面,全剪进片子中,一播出就迅速引起轰动。但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贴文判断,网民反应似乎两极化。

有人肯定官方反腐的决心,认为纪录片的教育意义重大,令人警醒惕厉。但也有人嘲讽,贪官们在“演戏”,被审判定罪时,醍醐灌顶一样的恍然大悟,作恶时候怎么就忘了?如果忏悔有用的话,那还要法律干什么?

当看到北京市委原副书记吕锡文以低价购入北京二环房产,甚至还连要五套时,有网民感叹,怪不得官员财产公示一直推不动,并称若要民众相信高官里头没有老虎,就让他们公示财产。

在片子中,摄制队列出各级纪委过去三年多来的工作成果,如2016年1至8月,中国各处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万5105起,同比增长25.4%;2015年的全国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显示,有91.5%的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表示满意,比2012年高出16.5个百分点。

根据官方抛出的数据,反腐工作收效甚大,也获民众拥护。不过,几集纪录片看下来,观众心里难免会产生疑问:“反腐如果永远在路上,那最终的目的地是什么?”

明显的,贪官在镜头前都没有反思体制问题,而是把责任都往自己身上揽,怪自己丢失了理念、信仰和精神,没管好家人也是自己的错。

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说,“错不在官场,错不在商场,错在自己。”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也说:“错在我自己,我真的是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中国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荣说得更细:“我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不称职的丈夫,我本人出问题,老婆变得贪婪无度,收敛钱财不择手段,儿子利用我的职权影响受贿数额巨大,显然是你苏荣本身的问题,把家庭带坏的。”

真的仅是贪官一个人的错吗?问题根源恐还在于败坏的政治生态和欠完善的制度建设。

以山西省吕梁市为例,根据纪录片的内容,吕梁市县长换届公开选拔,吕梁市离石区区委原书记闫刚平的考试成绩名列前茅,但最后没能当上县长,选拔制度不公导致他最终选择同流合污。

闫刚平说,“我也没有去活动活动啥的,在十个里面选六个,我后面的选上了,但是我没选上”,“我一直是在给别人挪位子,我也感觉到了管用的是潜规则,不在于你工作怎么样”。于是,闫刚平决定“拿钱开路”、“花钱买官”,第一次送钱上门是在2006年。

诚然,注意官吏的官风、作风和廉洁很重要,纪录片的解说也重申官方立场指出,中共的性质、宗旨,都决定了纪严于法、纪在法前,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用纪律和规矩管住大多数。

但如果问题的本质是体制性腐败,而不仅是官员不守党纪或规矩的个人问题,那么在反腐路上的最终目的地只能是体制性改革,否则可能永远在路上瞎跑。而且,加强全面从严治党还不仅是反腐打虎、八项规定、整顿四风等正党纪、正风气的问题,还包括干部人事选拔、考核评价、管理监督等方面的机制问题。

单靠领导干部用信仰和道德来约束个人欲望和行为,在市场经济外加人情社会里,何其难。用党纪和规矩固然能对领导干部形成不敢腐的震慑效应,但难以达到不能腐、不想腐的目标,肯定还有人会心存侥幸。

若不进行体制改革,不把运动式反腐提升为法治化的制度性反腐,让那些在镜头前忏悔的贪官们重新选择的话,十之八九肯定走回贪腐老路。否则,要如何解释反腐力道虽猛,但贪官总是抓不完的现象?高官在落马前若不受有效的制度性监督,他突然被拉下马时,要如何打消外界对“选择性反腐”或权斗的疑虑?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