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老街“复活” 年轻人创业传承历史

字体大小:

平日下午,在台南新美街经营手工雪糕铺的陈冠勳,总会骑着改良过的脚踏车,到附近的传统糕饼老店“旧来发”门前,售卖利用新鲜水果和天然原料制成的“枝仔冰”(台语,即冰棒)。光顾的人流可能不多,但这名中山大学企管系毕业生依然乐在其中。

“我如果要招揽更多生意,大可到人流量高的地点卖冰淇淋,但我更希望的是顾客能停下脚步,慢慢品尝冰棒之余,也能一起聊聊天,同时欣赏台南老街区的美,了解这里的故事,这对我来说才更重要。”27岁的陈冠勳这么告诉《联合早报》记者。

近年来,随着台南老屋掀起“复活”热潮,越来越多年轻人也跟着返乡,并进驻老街区创业,巷弄内的店家新旧峥嵘。除了因为较低廉的生意成本和台南民风的亲切朴实,他们也看好老房子的魅力,将之改造成深受文青欢迎的甜点铺或咖啡馆,让历经岁月洗礼的旧建筑再生荣光。

重视传承与延续

这些七八年级生(指1980和1990年代出生的青年)在乎的不只是盈利,他们更重视传承与延续台南老街的故事。

就陈冠勳来说,他的店开在台南市中西区的新美街,旧称“米街”,是府城早期米粮商号的聚集地,历史逾200年,仍然维持着清初时期的古街道纹理。但经过时间的冲刷,街道的风华和记忆也跟着褪去,米街的老字号如今只剩一家米店、两家烟火金纸专卖铺和玩具店。

为了保存这条历史街区早期的丰富人文风情,陈冠勳和其他新美街新进店家几年前合组“米街人文会社”,以“吃米不知米街”为口号,举办一系列米街导览活动和市集,吸引台湾各地青年和海外旅人前去,逐渐打响老街的知名度。

米街人文会社副社长石罡宇(29岁)从小在米街长大,对这条短短不到百米的街道保有一种特殊情怀。“当初成立这个组织的目的就是把现在的新美街与过去的米街衔接起来,新旧交融,希望人潮不单是为了尝鲜,也是因为这里的故事而来。”

对于年轻人的这份心意,台南市政府乐观其成。市府观光旅游局局长王时思告诉《联合早报》:“青年创业开店对台南观光助益很大,但更可贵的是他们也扛起保护好我们‘文化首都’的角色,如果每一个年轻人只在乎成本和利益,我们就没办法把这里的独有文化传承下去。”

作为台湾最早建立的城市,台南凭着“台湾历史文化首都”的条件在2010年升格为直辖市,当地建筑蕴含清代、日治时期和战后初期等不同时代的特色。

为妥善保存历史街区内的传统建筑和环境风貌,市府在2012年颁布《台南市历史街区振兴自治条例》,针对历史街区的促进和再造,以及历史文化空间的活化做出规范。当局也订定《振兴补助办法》,供活化老屋者申请整修补助,金额已从去年50万元新台币(约2万3000新元)增至60万元。

根据条例定义,历史街区须经市府认定具有历史、文化意义,或结合历史、文化,并有保存再生价值。除了新美街,台南市获认可的历史街区包括信义街、神农街、盐水街和正兴街。

五年前在正兴街开店的吴立卓(33岁),是在朋友的介绍下进驻150年的老房子,与厨艺了得的母亲合开台式家常菜馆“小满食堂”。

曾北上打工当咖啡师的吴立卓说:“我到台北之后才知道家乡的空气好,东西好吃。我的创业也算是年轻人认同自己的根的过程。”

虽然新店进驻有助于活化乏味的老旧社区,但也可能破坏原本的安宁。吴立卓就说,附近一家冰淇淋专卖店生意红火,常吸引大批顾客,结果声音嘈杂令居民不满。店家于是张贴公告,并在号码牌上提醒顾客注意环境整洁,避免大声喧哗。事实上,台南各大历史街区不难见到“请轻声说话,维护安宁”的提醒告示。

台湾文史界也忧心,年轻人开店热潮来袭,“老台南”未来可能变成“新台南”,因此呼吁公部门快拿出对策,以免都市纹理与文化气质消失殆尽。不过,年轻人返乡创业始终让老居民感到欣慰。在米街经营百年金纸店的黄勤强(48岁)说:“我们当然欢迎他们(年轻人)啊,整个地方都活络、热闹起来了!”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