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局势

台湾中小学后年起须开东南亚母语课

字体大小:

特稿

配合蔡英文政府落实“新南向政策”,台湾教育部推行“娘家外交”,透过新住民语言保存等多项计划,培育台湾新住民子女成为新南向“小尖兵”。

从2019年起,东南亚语言将正式列入台湾公立学校课程,届时在课堂上向新住民子女传授母语的,很可能就是这些学生的父母。

配合蔡英文政府全力落实“新南向政策”,台湾教育部即将展开另类“娘家外交”,透过新住民语言保存等多项计划,培育台湾新住民子女成为新南向“小尖兵”。

根据当局规划,以七个东南亚国家——即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越南、菲律宾及泰国的语文为主的“新住民语文”,将同国语文(华语、原住民语)、本土语文(闽南语、客语)和英语文入列“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纲要”的语文领域。

东南亚新住民子女 规定小学必修母语

在此计划下,公立小学学生将从本土语文及新住民语文中,依其需求任选一种必修,每周一节,约40分钟,如果是亚细安新住民小学生,则需修东南亚语文。

换言之,东南亚语言列入小学必修课的选项中,一般台湾人子弟可从台语、客语和东南亚语言之间选择,而东南亚新住民子女则一定要修读自己的母语,学校也必须提供相关课程。

中学和高中阶段则将新住民语文列为选修,依学生需求弹性开设课程,同样每周一节,但时间较长,约45至50分钟。

“新住民及本地学生会有更多语言学习机会,增加台湾未来与东协(亚细安)国家互动机会。”教育部长潘文忠去年底提及这项课纲调整时指出,随着许多新住民来台及其子女出生,东南亚各国文化、语言也进入台湾,这层“亲近关系”同新南向政策相辅相成,有望增进台湾与亚细安的沟通联系。

包含东南亚语文的12年国教课纲是在2014年通过,原定明年实施,但由于课纲审查程序出现争议,课纲上路时程延宕至2019学年度。

所谓“新住民”主要指透过通婚方式移居台湾的外籍人士,以女性居多。根据内政部移民署最新统计,截至今年4月,全台各县市的外裔、外籍配偶超过17万人。其中,东南亚人数最多,第一是越南,人数近9万8000,其余依序是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与柬埔寨。

教育部的公开资料则显示,去年在台就读公立中小学的东南亚新住民子女超过11万4000人,其中越南籍占多数,学生人数近八万人。

师资匮乏课纲难落实 培训新住民妈妈补缺口

“我们东南亚新住民学生很多,能教东南亚语文的人才却很少,师资匮乏。”教育部国教署原住民族及少数族群教育科长张世沛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道出当局落实新东南亚语文课纲的难处。

为解决庞大的教师缺口,当局决定锁定岛内人口可观、以女性为主的外籍配偶,让她们接受专业培训,成为新住民语文教学支援人员,以挹注师资的整体供给量。张世沛说:“东南亚语文是这些新住民妈妈擅长的母语,找她们来上课很合适。”

其实早在2012年,台湾政府即已透过“全国新住民火炬计划”,为自主开办“母语传承课程”的学校提供补贴,并征召新住民妈妈当教学人员。

不过,外籍配偶的教育程度不均,母语掌握能力也参差不齐,自然引起外界对授课品质产生疑虑。根据内政部2012年调查,整体上,拥有高中以上学历的新住民比率近41%,初中学历占35.7%,其余则是小学毕业或未受过正式教育。

“要确保每一个新住民妈妈的语文程度都一样很难,如果设标准,很多妈妈就会不敢来教课了。”曾为外籍配偶提供母语培训的新住民徐德秀(50岁)以流利的中文告诉本报记者。

大学主修英文的徐德秀是泰国华裔,从小在家以客语沟通,1997年嫁作台湾媳妇后才真正学习中文。九年前,徐德秀在友人介绍下获取台北县(现新北市)的新住民母语师资研习认证后,开始到社区服务中心、移民署当志工,更进入校院教导泰文和泰国文化。 “如果新住民妈妈觉得自己能力不足,他们要当老师就要主动提升自己。”徐德秀说。

支援教师无学历门槛 逾800人已完成培训

有关新住民语文教学支援师资的聘任资格,教育部原先拟定朝“具备母国高中以上学历或修习东南亚语文学分方向”规划,但张世沛受询时指出,师资现阶段采“储备制”,“鼓励大家来参与,没有学历的限制”。

虽未设学历门槛,有意授课的新住民仍须接受至少36小时的培训,掌握教材培训和班级经营能力,再通过试教和专家评量。目前,全台完成培训的师资已超过800人,比后年实际所需人数多出近七成。

不过,《中国时报》去年底也曾报道,多数家长与老师也不看好国小课纲将东南亚语文列入必修,认为这是政治凌驾教育政策,增加孩子负担。据报道,台南市东区大光国小有130名外籍家庭学生,过去也开过越南语、印尼语课程,但学生参加意愿冷淡。也有家长认为,就算是东南亚外籍家庭孩子,长大若没有回乡发展,学了也没用。

对此,来台14年、具备教授母语资格的印尼籍新住民林达(41岁)认为,台湾当局把东南亚语文纳入学校必修课程仍值得肯定,因为这为孩子提供接触母语的宝贵机会。

调查:四成新住民二代不谙母语

根据近年一项调查,新住民二代中,约四成不谙母语。有观察指出,不少东南亚新住民因婆婆或丈夫阻碍,无法在家和孩子说母语,也有第二代认为母语在台湾缺乏实际用处,甚至感觉自卑而排斥学习或使用。

台北科技大学技术及职业教育所助理教授林宜玄认为,东南亚母语教育正规化,说明政府平等对待社会不同族群,同时表示尊重人民的母语选择权,也意味着本土学生能逐渐透过学校的语言课程和文化交流,了解与改变对新住民的刻板印象。

徐德秀也呼应这个观点:“重要的是孩子能认同自己爸爸妈妈的文化,我们父母也能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我觉得很棒,很高兴。”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