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

学者:面对连串摩擦 中国反应显示无意与美开打贸易战

李克强在北京会见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年会的外方代表并同他们座谈。(新华社)
李克强在北京会见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年会的外方代表并同他们座谈。(新华社)

字体大小:

中美两国虽相继释放要为贸易摩擦降温的信号,有专家却认为,中美就算过了眼前这一坎,未来还会面对下个坎,这只是一系列互动的开端,中美关系将根本性地调整。

中美两国昨天相继释放要为贸易摩擦降温的信号。受访学者分析,中国至今的反应显示它无意与美国开打贸易战,但也有专家认为,中美就算过了眼前这一坎,未来还会面对下个坎,两国关系正在进行根本性的调整。

据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中国总理李克强昨天在北京与参加中国高层发展论坛的外方代表举行座谈会时说,中美双方应本着务实的原则,通过做大增量促进贸易平衡,坚持谈判协商化解分歧摩擦。

李克强:不逼外企转让技术 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

李克强也向与会的苹果、戴姆勒、日立等国际企业的高管重申,中国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不会强制要求外国企业转让技术,并将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侵权行为。

英国《金融时报》昨天也引述匿名消息人士报道,中国已提出向美国购买更多半导体,以减少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

美国方面,财长姆努钦当地时间25日在华盛顿表示对中美达成贸易协议持“谨慎乐观”态度。另据《华尔街日报》昨天报道,中美已针对如何改善美国企业对华市场准入启动磋商。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特朗普及其班底的保护主义倾向在上升,中美双方如果能“刹车”,那就最好。

张燕生说:“世界第一大国和第二大国如果开打,最大的受害者是全球经济和贸易,从2017年开始的全球经济、贸易、投资、制造业的企稳回暖态势,可能会被破坏。”他呼吁中美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考虑到对全球的外溢影响。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则向本报指出,中国商务部昨天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等经济体进口的基础化工原料苯酚(phenol)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并非要对美国进行反制。

他解释,苯酚对美国的直接影响不大,只是中国在必要范围内对美国发起的贸易战的回应。

有分析认为,中国目前没有拿大豆这种能戳到美国痛点的进口开刀,说明中国真的不想主动与美国“对着干”。王军说:“迄今为止,中国政府表现出非常克制、隐忍的态度,没有从最会影响美国选举或贸易差额的项目入手。”

分析:中美似走向修昔底德陷阱

不过,也有学者担心,中美此次过招虽然看似将安然收场,但这并不意味中美贸易关系发展此后就一帆风顺。

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昨天在中国高层发展论坛场外受访时说:“过了这个坎,还会有下个坎。这只是一系列互动的开端,中美关系将根本性地调整。”

他告诉本报:“这一轮贸易摩擦显示,中美似乎走上了通往修昔底德陷阱的轨道。”

艾利森曾为美国政府提供国防战略咨询。他近年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的概念,以16个历史案例为依据,说明崛起中的力量难免会与现有主流力量产生摩擦。

他指出,16个案例当中有12个最终走向战争,有些案例的起因是贸易摩擦。例如,美国在1930年代对日本加征贸易关税和采取石油禁运,摩擦升级的后果是日本偷袭珍珠港。

他判断,国际贸易体系将显著改变,现有体系的问题是输家没有得到补偿,特朗普只不过反映了问题的症状,他本人不是问题的症结。

(记者是《联合早报》北京特派员)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