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忆大侠 心潮澎湃不能休

郭靖与黄蓉坚守数十载的湖北襄阳城是《射雕英雄传》与《神雕侠侣》中推动故事情节的重要场景,金庸耗费大量笔墨描写,在两本书中被提到多达260余次。金庸前天下午逝世后,襄阳居民当晚自发在襄阳城古城墙上点满蜡烛,寄托哀思,以独特的方式作别一代武侠文学泰斗。(互联网)
郭靖与黄蓉坚守数十载的湖北襄阳城是《射雕英雄传》与《神雕侠侣》中推动故事情节的重要场景,金庸耗费大量笔墨描写,在两本书中被提到多达260余次。金庸前天下午逝世后,襄阳居民当晚自发在襄阳城古城墙上点满蜡烛,寄托哀思,以独特的方式作别一代武侠文学泰斗。(互联网)

字体大小:

金庸逝世引发中国社会各方纷纷发表文章,高度评价他小说的魅力及一生的贡献。中国作家协会称金庸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武侠小说泰斗,代表作《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书剑恩仇录》等已经成为华语文学经典。

20181101_news_jinyong_Large.jpg
金庸逝世引发中国社会对这位武侠小说大师的怀念潮。(中新社)

金庸逝世引发中国社会对这位武侠小说大师的怀念潮,各路媒体、学者、知名人士和无数网民纷纷发表文章或微博,高度评价金庸小说的魅力和他对华文世界作出的贡献。

中国作家协会昨天发表唁电,称金庸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作家,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武侠小说泰斗,在华文世界具有重要地位和广泛影响。金庸的代表作《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天龙八部》《书剑恩仇录》《鹿鼎记》等已经成为华语文学经典,半个多世纪以来经久不衰,对当代中国文学发展贡献卓著。

中国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昨天在记者会上表示,金庸先生是海峡两岸共同尊敬的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用他的创作为中国文学拓展了另一片审美天地,拓展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金庸小说伴着我们长大,大概没有几个当年的大学生和年轻知识分子没有读过金庸的小说的。”

学者:或意味一个时代结束

金庸作品研究专家、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说:“我们怀念金庸,也在怀念自己的往昔和青春。金庸的读者不能以万来计算,是以亿来计算的,大概是唯一以亿来计算的大作家。他确实影响了很多人,而且不像一般作家就热那么两三年,他给人带来的可能是一种终生性的影响。金庸去世可能意味着一个时代结束了。”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认为,在所有的小说家中,金庸是最有学问的。武侠小说有很难跨越的极限,但金庸超越了传统武侠小说的范式,为武侠小说开创了新的可能。在对传统中国文化的继承上,很少有小说能达到金庸武侠小说的水平,这也是很多海外华人在让后代学习中国文化时,往往是让他们先从阅读金庸小说开始的原因。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施爱东昨天接受《羊城晚报》访问时说,金庸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故事家,他的小说可能是古往今来读者最多的。也是从他的武侠小说开始,通俗文学在文学史殿堂里开始占有一席之地。金庸之所以在众多武侠作家中独具一格,高出一筹,是因为金庸的小说生长在中国传统土壤中,是“最中国”的小说。

著名企业家纷表哀悼

金庸的作品对中国著名企业家马云、郭广昌、雷军等人产生很大影响,他们也纷纷对金庸仙逝表示哀悼。

正在非洲的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其官方微博上说:“若无先生,不知是否还会有阿里。要有,也一定不会是今天这样,几万人一起痴痴颠颠——创业,便要做别人做不得之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做人,便要至情至性笑傲江湖;朋友,便要肝胆相照至死不渝……只因先生这样写这样说,我们便这样信了,便这样做了。”

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说:“追忆先生,感谢他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江湖的大门,更感谢他教给了我们何处是吾乡。”

也有媒体回顾金庸与中国前领导人邓小平、胡耀邦、江泽民的交往。邓小平女儿邓楠曾介绍,邓小平喜欢金庸的小说,经常在睡觉前拿出来看一阵。

据中国官方刊物《党史博览》2013年发表的文章介绍,1981年,当邓小平得知金庸希望拜见自己时,很爽快就答应了。同年7月18日,邓小平在北京会见了金庸及其家人,介绍中国的大政方针和发展方向,并谈到了金庸的父亲查枢卿在中共建国初期的“镇反”运动中被错杀一事。金庸当时对邓小平说,父亲的命运只是改朝换代之际的悲剧,自己已淡然不记“前仇”了。

邓小平会见金庸后不久,金庸武侠小说开始在中国大陆解禁,让无数人变成“金庸迷”。

1993年春天,中共总书记江泽民在北京会见金庸时说:“你的小说在内地有很多读者,许多领导人也很爱看。我没有仔细阅读过,但翻阅过,知道你的小说中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地理背景、中国文化传统、人情风俗等等。”他还赞赏金庸的政论文章,他说:“我读你的政论文章,有些地方能起共鸣。”

与江泽民会面后,金庸前往青岛和烟台参观。他意外见到了一块由中共前总书记胡耀邦亲笔题写“天尽头”的石碑。金庸特意在石碑前拍下一张照片,并即兴题下一首诗:“天尽头,地尽头,东望沧海水悠悠。追忆胡耀邦,心潮澎湃不能休。”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