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

就美加征关税反应淡定 学者:中国对国内经济与美国政治有了新判断

中国副总理刘鹤昨天(5月10日)离开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时向记者挥手致意。(彭博社)
中国副总理刘鹤昨天(5月10日)离开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时向记者挥手致意。(彭博社)

字体大小: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朱锋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事态演变到这个地步,更主要的因素是特朗普的极限施压策略,而不是中国所谓的“后退”。

受访中国学者分析,美国在贸易谈判之际再度向中国采取极限施压的心理战术,并意图抢占道德制高点,对此中国的反应淡定且柔和,这反映出中国吸取了过去一年同美国谈判的经验,以及对国内经济和美国政治的新判断。

美国选择在中国副总理刘鹤到华盛顿展开第11轮贸易谈判期间,从周五(10日)起把对2000亿元(美元,下同,约2727亿新元)中国商品的关税从10%增至25%。对此,美国的理由是,因为中国的立场上周末出现“后退”,对此前谈判所做的承诺反悔。

北京角度的分析则认为,美国是在试图抢占道德制高点,把中国抹黑成“说话不算数”的国家。美国在谈判未结束前就对外告状中国改变立场,反映其并不真心迫切希望达成贸易协议,而是要在谈判破裂后,中美贸易战影响到全球贸易时,让国际舆论怪罪中国而非美国。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朱锋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在谈判还没结束之前,双方的来回拉锯、有进有退是很正常的。”他认为事态演变到这个地步,更主要的因素是特朗普的极限施压策略,而不是中国所谓的“后退”。

特朗普的推文从侧面佐证了中方观察人士的猜测。就在刘鹤准备在华盛顿同美方展开第二天的谈判之前,特朗普周五上午发推文说,“绝对没有必要急于求成”,因为“中国现在已经在向美国交关税”。他也表示,同达成贸易协议相比,关税能给美国带来更多财富。

中国透过官方舆论和实际行动,也暗示它不打算为仓促达成协议而轻易服软。

有官方背景的微信公号“陶然笔记”在美国指责中国立场后退后写道:“对我们有利的,不用人说,我们也会去干。对我们不利的,说破大天,也不要觉得我们会让步。连想,都不要想。”人民日报微信公号也转载了这篇文章。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受访时分析,中国经济企稳,可能是给中国高层决定不全盘答应美国所有诉求的底气。

今年第一季的多个经济数据显示,在中美贸易战开打10个月以后,中国的出口贸易、外来投资、就业和国内生产总值,并没有受到巨大冲击。

在官方做了大量的舆论引导工作之后,中国社会氛围也大致不受贸易战影响,没有出现恐慌或剧烈不满的现象。

有分析认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对贸易战的承受度,超出去年贸易战开打之前所作的预期,这让中国当局有更多把握不必在谈判中做出过早或过多的让步。

中国观察人士指出,美国国内政治的变化,也可能是导致中方决定不过早让步的另一个原因。

朱锋预测,特朗普为了明年的总统选举,必须展示对华的强硬姿态。他也说:“美国的国家安全机器,已经完全轰隆隆地对整个中国发动起来。在这背景下,不可能美国提什么,中国就接受什么。”

美国国务院官员近日发表言论把中美之争形容为美国从未经历过的文明和意识形态之间的争斗,折射出部分美国精英从种族、文明的角度看待中国的视角,并预示美国可能在草拟围堵中国的政策。美国对中国科技公司的封杀,对华人和中国籍学者的戒心,在南中国海的自由航行等,是其他近期美国对华不友善的举措。

不过,受访中国学者都认为,刘鹤按计划赴美谈判,说明中国仍然有诚意谈。中国也非常在意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尤其一旦两国经济脱钩,中国无法依赖美国科技推动产业升级,这将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产生显著影响。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