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建交30特辑

苏州工业园区 窥见智慧未来

字体大小:

传统变身现代,线下走向云端,制造拥有大脑,管理依据数据……在中国与新加坡建交30周年之际,作为两国间旗舰合作项目的苏州工业园区,正通过助力产业智能化与实践智能城市管理,迈向更加智慧的未来。

闪烁的电脑屏幕、充满科技感的展示台,乍一看,这似乎是某个互联网创业公司的办公室,想象力再丰富的人,也很难将其同中医药联系到一起。

位于园区的天下本草(苏州)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数据科学,通过现代化研究手段,给中医药这个传统行业的发展赋予新的智慧。

在董事长齐昆岩看来,中医诊疗及开方差异性大、主观性强,导致推广和传承困难。

在产学研领域均有丰富经验的齐昆岩,正致力于建设数字化中医药信息系统及中医馆参与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

系统将每位病人的就诊时间、症状、开方用药、复发情况等一系列信息进行标准化,生成报告,并利用数据挖掘规律,反过来指导临床。

此外,基于人脸识别、大数据等技术,“中医面诊仪”“中医舌诊仪”等人工智能终端设备收集患者的面色、舌苔等信息,同步到系统数据库,提高诊断的精确度。

对于传统药方,研究团队利用现代分析手段,对其进行辨析、增减,去伪存真、去芜存菁,解决了中医药方缺少科学依据的问题,为与药厂合作、将其转化为标准中成药打下基础。

在齐昆岩看来,随着中国“振兴中医药事业”战略的逐步实施,眼下正是发展的风口期。另一方面,更多青年中医师的涌现,为行业注入新血。齐昆岩观察到:“相比老一代,年轻医生更善于运用新技术,为这个传统行业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

目前,苏州工业园区的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已多年保持20%以上增速,在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中,产业竞争力排名第一。

园区已将生物医药产业确定为区域发展的“一号产业”,力争到2022年,企业总数、产值总规模、上市企业总数、上市新药总数、一类新药临床试验批件总数实现“五个倍增”。

在线病理诊疗造福患者

曾经,对于偏远地区的患者来说,享受到北京或上海顶级医师的病理诊断几乎是种奢望。

如今,患者不用到大城市的三甲医院排长队,也不用苦等名医下乡,一项先进的在线诊断技术将改变这一现状。

江苏迪赛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病理数字化,把专家资源赋能到基层医院,然后利用人工智能来提高诊断效率。

在医学领域,病理诊断是疾病诊断的黄金标准。然而,中国病理医生缺口高达10万名,且集中在大医院。基层医院缺乏资源,导致很多诊疗无法开展,成为推行分级诊疗的一大阻碍。

迪赛特自主研发的超高速扫描仪和人工智能(AI)辅助分析系统,为病理诊断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公司总经理李文勇向《联合早报》记者描述了一个诊疗过程:河南某县的基层医院为患者采样后,通过快递寄到迪赛特,实验室制成切片后,扫描为数字图像,远在北京的专家就可用平板电脑,在AI分析软件的辅助下,几分钟内在线给出诊断报告。

该流程摆脱了医生必须现场用显微镜阅片的困扰,专家轻松地对几千公里外患者的病理数字图像给出诊断。既拉近了空间,也缩短了时间。医生普遍反映,诊断效率比以往提高了五至10倍。

不仅如此,AI辅助还嵌入深度学习模块,样本越多越智能。海量数据经过系统自动分析,生成关于地域、年龄、性别的病理大数据地图,提供参考。现在,迪赛特的AI辅助诊断软件准确率达95%以上。

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医疗,尤其是在线医疗,是当下最热的领域之一,但也对企业提出很高要求。李文勇指出:“这是个前沿领域,既要十分熟悉医疗,又要很懂人工智能应用,就需要跨行业的人才。”

苏州工业园区恰好满足了这一要求。在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等三大特色产业中,迪赛特的业务横跨两类,园区完善的产业配套和充足的人才储备,成为公司选址时的决定性考量因素。

通过助力像迪赛特这样抓住跨领域新风口的企业发展,也让园区有充足条件,诞生更多的新增长点。

(本版由苏州工业园区呈献)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