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病疫情凸显出不论中国或美国都没有足够能力单独领导世界,世界对这两大强国的信心跌至低谷。在后冠病世界里,各国料将加速打造比以往更多边的国际体系。


美国企业研究所外交与国防政策研究员库珀(Zack Cooper),昨天在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ISEAS)举办的2021年区域展望论坛上强调,中美并非受彼此拖累,而是两国领导人的外交策略,打击了自身的国际地位。


该场论坛聚焦探讨如何管理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主讲者除了库珀外,还包括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以及印度阿育王大学国际关系客座教授、印度前外交官员梅农(Shivshankar Menon),并由新加坡外交部巡回大使陈庆珠教授主持。


库珀在会上指出,有调查数据显示,美国总统特朗普任职期间对美国的国际地位带来“巨大伤害”,即便是美国在欧洲最亲密的盟友与伙伴,对美国的观感也在下滑。在中国方面,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被指采取的“战狼外交”策略,打击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库珀指出,许多国家原本就不信任特朗普,同时也不相信中国政府能解决国际上面对的问题。


他研判:“在美国和中国看起来都没有足够能力管理国内事务和领导世界的情况下,冠病疫情将加速推动世界打造一个比过去几年更多边的体系。我们近期显然已看到印度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扮演更大的角色,日本也在东南亚地区更活跃。”


库珀强调,中美博弈的核心既不是中国也不是美国,两国的较劲围绕着东南亚,东南亚国家作出的选择,才是这场博弈的关键。


梅农在发言时也同意库珀的观点,他补充说,冠病疫情促使所有大国都聚焦于国内事务,由此削弱了大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引起世界经济碎片化的风险。


学者:拜登上任后或能改善中美关系


不过,主讲者都相信,即便中美在疫情期间面对挑战,即将上任的美国拜登政府,有可能为中美关系开启希望之窗。


王栋指出,拜登上任的头一年将是中美改善关系的关键时期;若能把握这次机会,中美关系有可能在下来五到十年内找到新的平衡点。


两国应以修复经贸关系作为起点,重新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连接两国经济。


王栋指出,中国近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以及表明将积极考虑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都是中美改善关系的正面迹象;中欧投资协定也为知识产权保护、国家津贴、工业政策等中西之间主要的摩擦点,提供了和平解决方案。


梅农则认为,若中美两国能携手合作,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推动世界经济迅速复苏。但他也提醒说,中美两国的国际影响力都已削弱,即便两国达成共识并且有意愿,也未必能像以往一样恢复国际秩序。


他举例说,朝鲜核武问题、中日钓鱼台主权争议、南中国海争议等长期的地缘政治问题,都不是单靠两国的力量就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