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泉谈歌手上节目比赛 看破地位就能享受

胡海泉(左二)来新,与本地音乐人郑夏韵(右一)、Terence Teo(右三)等开心聚餐。(受访者提供)
胡海泉(左二)来新,与本地音乐人郑夏韵(右一)、Terence Teo(右三)等开心聚餐。(受访者提供)

字体大小:

中国组合“羽泉”成员胡海泉日前趁春节来新度假,并与参与《梦想的声音》的本地素人歌手郑夏韵、编曲人Terence Teo,以及音乐人冯启胜、林伟强聚会。胡海泉原本就与本地多位音乐人熟识,包括李伟菘、林俊杰、蔡健雅,他参与《梦想的声音》节目后,又认识了郑夏韵、Terence Teo等。

众人在植物园附近聚餐,胡海泉也抽空接受《联合早报》的专访。谈及郑夏韵在《梦想的声音》的表现,胡海泉称赞:“她的声音很有特点,两首歌(歌剧歌曲“O Mio Babbino Caro”和Soul曲风“Respect”)完全不同的感觉,尤其第二首,所有人都high了。后来她讲自己的故事,很励志,我们都很感动。”

郑夏韵曾经从楼梯摔下,在床上躺了三个月,差点无法再唱歌。胡海泉说:“她因为热爱而执着,克服很多障碍和困难,是很好的榜样。”

比赛节目不搞笑回归音乐

中国组合“羽泉”除了《梦想的声音》,也曾参与《我是歌手》第一季,前者是与素人歌手PK,后者是与其他歌手较劲。胡海泉不介意参与这类比赛性质的节目,他认为:“音乐市场不好,我们这些音乐人已经没什么表演的机会,连电视台放MV的机会也没有了。有一档节目让你好好地唱歌,不用搞笑,回到音乐的原点,这很好啊!”

胡海泉指出,音乐没有绝对的好和不好,像《我是歌手》靠500人投票,也不科学,只是一种象征。他觉得重要的是歌手所展现对音乐的态度,并强调:“只要歌手能看破自己的地位和从前的成绩,去那儿(《我是歌手》)是很享受的,那是一个单纯地好好唱歌的地方。”

胡海泉也提出一个有趣的观点:“其实像《我是歌手》,它就是唱片工业的微缩。所有音乐人都在跟观众博弈,我能不能说服你,能不能打动你,能不能得到你的认可,而那个地方就是跟500人的博弈。”

陈羽凡(左)和胡海泉组合的“羽泉”是《我是歌手》第一届冠军。他们担任导师的《梦想的声音》不久前落幕。

胡海泉也说,这些节目讲究音乐的创意,从选曲到改编,这对歌手其实是一大吸引力。“大部分成名的歌手,会重复着同样的事情,每次表演都唱自己最有名的歌,唱的也是MMO(伴唱带),是十几二十年前的编曲。透过这些节目,可以有新的编曲,新的唱法。”

飙高音现象无可厚非

《我是歌手》常被指参与歌手爱以飙高音博掌声,对此,胡海泉并不赞同。他指出:“那是‘《中国好声音》模式’,那里有更多大嗓门、炫技的(表演)。《我是歌手》的每个人有不一样的个性,不是大嗓门才受欢迎,重视的是表现能力,讲究的是多元化,所以我们有时会刻意把歌曲唱得很安静。”不过他不否认,节目做到有影响力了,参与者就会带着“表现自己”的欲望去参加,或许因此多了“大嗓门”的演出。

对于《梦想的声音》中,素人参赛者也频频飙高音,胡海泉认为无可厚非。“一个大家不认识的人,要在短时间内被不认识的人认可,要么就刺激人,要么是感动人,而要让所有人沉下心来被感动,不容易,尤其如果刚才还很热闹,但如果能刺激大家,就更容易产生共鸣。”

歌唱节目收视率开始下滑

虽然歌唱选秀/综艺节目很多,但胡海泉感慨:“这个行业还是很惨淡,没有因为电视节目而有良性循环,许多参赛歌手在节目结束之后走得不容易。而且电视节目有生命周期,大家看多了,也没那么热衷了,收视率开始下滑了。”

中国许多歌唱选秀/综艺节目,都是买版权,是否觉得少了创意?对此,胡海泉说:“买版权是因为这个模式是被验证的,容易产生共鸣,是捷径,但如果没有本土化,也不会成功,所以考验电视人的创意。”

谈到羽泉的新计划,胡海泉透露,羽泉明年出道20周年,计划办巡回演唱会。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