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影评 幻魔“黑客”

字体大小:

小丑恐惧症

谁要是想学个华丽的新词唬唬人,当前最应时的大概是“coulrophobia”(小丑恐惧症)吧!全都因为卖座的新电影《它》(It)塑造了挺成功的小丑妖怪形象。

本片由Andy Muschietti(安德雷斯马希提)执导,改编自史蒂芬金(Stephen King)的名作。原著小说讲述美国某个小镇隐藏着经常化身为小丑的神秘妖怪,“它”擅长凭借人们心中各自的恐惧,生成各种幻象诱杀、猎食镇民;“它”的存在最终被镇上的几个少年发现,关乎生死的人妖对抗随之展开。早在1990年,《它》已被人拍成有名的电视电影,让一整个世代的大批观众都患上了小丑恐惧症。新版电影算是近期较好的旧作新诠,主要原因有二:

一、它大刀阔斧地削去了原著的枝枝蔓蔓,并又审慎地做出了其他修改,使得剧情更集中,更易于消化。新版《它》甚至自我标示为“第一章”,等于是把旧版电视电影用上三个小时铺展的故事一分为二,在此先呈现前半段。(“第二章”据说将在2019年推出,故事应当会着眼于暂时胜利的少年英雄们27年后如何回到小镇,再与妖怪对决。)这样的从容处理极为明智,远胜于勉强的缩龙成寸。

二、制片团队对近20年来日本恐怖电影的手法化用得法,丰富了妖怪现形时的视觉震撼力与张力。

此外,新版《它》把妖怪设定为每隔27年便进入大开杀戒的活跃期,无非是暗示影片本身亦如此怪,是旧版电视电影休眠27年后重获新生、再度降临的意思。真不得不佩服制片人的巧思!

贯穿世界1、2、3

在我看来,剧中妖怪最有意思的一点,在于它超乎常理地贯穿了世界1、2、3。

著名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曾经提出:我们所认识的世界应当分为三个层面,称为“世界1”(World 1)、“世界2”(World 2)、“世界3”(World 3)。“世界1”指一切客观的物理性存在,如天上的恒星、地上的岩石;“世界2”指主观的精神世界,包含人的一切受想行识;“世界3”则是涵盖由意识群体所造就、接收及传播的一切信息内容,包括数学方程式、神话传说之类。这个三个层面各成一体,分分明明,但同时又是深度叠合,时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它》的小丑之奇,在于它一直自由穿梭于三个层面之间,借此成就将猎物捕杀的实际结果。举例而言:剧中小胖子刚在图书馆内看到书上可怕的旧照片,不知何在的妖怪居然马上就锁定他,生成针对性的相关幻象,并且似乎差点就由幻成真,当下夺命;后来诸位少年一起观看幻灯片,看出关于妖怪藏身处的重要线索,不在现场的妖怪居然又立即作怪,致使投影机反常运作,让妖怪自己的影像莫名其妙地出现在墙上,甚至抬头破壁而出,似乎又差点把大家杀个清光。纯属信息形态的照片/投影,还有人心里的想法,以及现实中的肉体伤害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当中有何机理?这一切在片中始终不清不楚,也难以摄入一般人所能想象到的解释框架。

于是乎,妖怪就显得仿佛无所不在、全面感应,可随时冲破不同层面的疆界来咬人。它可说是宇宙“黑客”,随意“黑”入世界1、2、3,为所欲为。西方的恐怖文学评论家(如Timo Airaksinen)早已指出:这样的越界感应与作用,才是“恐怖”的结穴所在,一举粉碎了我们作为幕前观众(或书外读者)的安全感。我们过去看《午夜凶铃》电影系列,看到女鬼贞子从电视机里爬出来时有何感觉,个中道理是一样的。

我是这样看的

小丑妖怪如此的“黑客”能耐,用东方传统的灵性修行语言来说,可称为以幻为真、以真为幻的游戏神通,既可以是无相天魔的境界,也可以是菩萨变相渡世的境界。我们若是深入探究——比如认真思考“世界3”如何能够略过“世界2”直接作用于“世界1”——难保不会初步窥见不可思议的宇宙奥秘。

总之,通俗的流行文化里头也可能隐藏着幽赞天地的启示。至少老吴我是经常这样看待恐怖片,并且由此获得绝大的乐趣与间接滋养。

《它》的小丑之奇,在于它一直自由穿梭于三个层面之间……

小丑妖怪如此的“黑客”能耐……可称为以幻为真、以真为幻的游戏神通,既可以是无相天魔的境界,也可以是菩萨变相渡世的境界。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