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影评:不易

《噤界》中的一家子能活下来绝非偶然,靠的是长期的自控与纪律。(剧照)
《噤界》中的一家子能活下来绝非偶然,靠的是长期的自控与纪律。(剧照)

字体大小:

《噤界》让我们看到了三个“不易”。

第一个是“生存不易”;第二个是“当父母不易”;第三个是“人性不易”,(这里的“易”倒不是“容易”的“易”,而是“变易”的“易”。)

近期大气磅礴的巨片看得太多太腻,小品格局的惊悚电影《噤界》(A Quiet Place)算是可以清洗耳目的调剂品。

本片虽然以怪物入侵、人类几近灭绝的世界危机为背景,剧情却仅围绕努力生存下去的一家四口,感觉有点类似2002年的《灵异凶兆》(Signs)。兜售温暖亲情,适时翻弄家人之间的矛盾,自是意料中的招数。本片最大的特点其实是大力倚赖手语沟通,形诸语音的对白极少(因为任何人只要发出太大的声响,就会引来状似螳螂的凶残怪物,惨死于眨眼之间)——坊间就此已多有述及,这里也不必再说。于此之外比较值得点出的,是全片展现了惯见于美国佳片的精练的叙述方式,张力经营得当,而且各式各样的危险状况接二连三,确实使得观众一再替一家子捏把冷汗。

Emily Blunt(艾米莉布朗特)连同现实中的丈夫John Krasinski(约翰卡拉辛斯基)饰演父母,有她的坚毅强悍,但也有她脆弱的一面。特别是她在剧中身怀六甲,在孤立无助的时刻忽然临盆,危难交叠,真是令人不敢往下看。如此强弱两面同样实在的艾米莉,相比于她在《明日边界》(Edge of Tomorrow)中饰演的女中悍将,可谓有些相通之处。

生存不易

《噤界》让我们看到了三个“不易”。

第一个是“生存不易”。平日衣食相对有保障的中产阶级——特别是我们周围不谙世事的许多年轻人——容易忘记这个事实。生存需要大量的理性、规划和韧性。环境越艰难,对这些条件的要求就越苛刻;适者生存,不适者只会大批地堕入绝命的深渊。《噤界》中的一家子能活下来显然绝非偶然,靠的是长期的自控与纪律,以及完善周到的种种计划和部署。他们不仅坚强机智,而且在遇到控制之外或预想不到的情况时,仍能保持相对冷静,尽力应付。我们每一个人平常都应该锻炼自己,强化这些有助生存的面向。

这一家子也不是完全“成功”的。他们即使竭尽所能,也有做出错误决定的时候,有导致断送人命的“失败”时刻。然而,有很多不如他们的人,在怪物时时刻刻的威胁之下,肯定老早就已向阎王爷报到。事实上,《噤界》有一段戏,正是老邻居忍不住发狂,自取灭亡的情节。在我们这个巨大灾难不知何时会降临的现实世界,我们有必要自我提醒:为了自己,为了亲友,无论如何都要留在生命的轨道上,握紧生存的资格与本钱。

人性不易

第二个“不易”,是“当父母不易”。当孩子的,永远不知道父母为自己牺牲了什么,牺牲了多少。有所领会,往往是在自己为人父母之后,或者“子欲养而亲不在”之时,也即是已经太迟。当然,这个世界上不乏不配当父母的人渣,但绝大部分的父母都是很努力的,即使偶有失败之处,当子女的又何忍深责?愿天下子女看过《噤界》之后,想想如何用寸草之心回应三春之晖。

第三个“不易”,是“人性不易”。(这里的“易”倒不是“容易”的“易”,而是“变易”的“易”。)《噤界》的一家子在艰难的环境中,仍有游戏玩乐,有开车驰骋的幻想,有日常的携手默祷,有交欢生儿、繁衍人口之事。(记得老吴在戏院中还听到十几岁的观众一边笑闹,一边质疑:“在这种生活情况下,为什么还会想生孩子?”)人之为人,正是会有自然的需要,因而产生出相应的行为表现。无论身在天堂或地狱,不管生活的变数如何,这些常数即使形式有变,其存在应该是不变的。否则,人会丧失本性,变成另外一种东西,或者像前面所说的老邻居那样,因长时间的积累压力(加上瞬间的触发)而烧坏脑子里的保险丝。

《噤界》注入了这些生活细节,显示制片人对人性有深刻且细密的了解,应当赞许。反观世界各地有不少统治者以及所谓的宗教权威或教育界人士,虽然意识形态各不相同,却都对人性缺乏合情合理的认识,硬要对人之为人的诸多自然因素强加钳制、拗折或刈除。有这些妖物,我们不必等到不知何来的巨型螳螂横行大地,眼下就是个万众噤声的末世。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