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你不会懂的

断了线的小丑不再“正常”,他摆脱了所有社会规则,为所欲为,抬手杀人,感受并享受前所未有的自由与存在感。(互联网)
断了线的小丑不再“正常”,他摆脱了所有社会规则,为所欲为,抬手杀人,感受并享受前所未有的自由与存在感。(互联网)

字体大小:

本周影评

《小丑》最大成就,应该是提供了与《蝙蝠侠》完全相反的视角,让观众重新审视习以为常的“正义视角”是否总是正确的,社会给我们限定的种种规范是否总是必要的。

在DC电影世界中,由于刻板印象难以更改,“蝙蝠侠”(Batman)曾数度陷入无人接演的窘境。而蝙蝠侠的头号大敌——小丑(Joker),却因发挥空间无限而深受演技派男星的青睐。奥斯卡双料影帝Jack Nicholson(杰克尼克逊)和最佳男配角Jared Leto(杰瑞李透)都曾有过不错的演绎。

然而小丑毕竟是反派,他邪恶也好,疯癫也好,都是为了衬托蝙蝠侠的正义与坚忍,总不能盖过男一号的风头。但是Heath Ledger(希斯雷杰)2008年在《蝙蝠侠:黑暗骑士》(The Dark Knight)中的绝唱,将“小丑”这个角色推上了不可思议的高度,甚而催生出DC世界首部纯反派电影传记——《小丑》(Joker)。

狂笑力度前无古人

《小丑》由Joaquin Phoenix(华坚冯力士)担纲。他年轻时曾与多位影帝搭戏,展现出极强的可塑性,像《8毫米》(8mm)中混迹黑暗影圈的录像店店员,《战斗勇将》(Gladiator)里弑父篡权的罗马皇帝,《灵异凶兆》(Signs)中的农庄大男孩等。但是直到最近几年他才开始被各大电影奖项关注,参演的基本也都是小成本独立制作,距离一线红星总是一步之遥。《小丑》很可能是他鱼跃龙门的一次良机。因此,冯力士演得非常用心,也很用力。

比如小丑招牌式的狂笑,就被冯力士演绎得更有层次而且难以捉摸:序幕过后的开场狂笑,是病态不可抑制的表现,也是无计于黯淡人生的掩饰;获知身世后的中场狂笑,是对自己卑贱运命的抗议,也是对良知善念的告别;而在性情大变后的落幕狂笑,则是对权威假面后无感无知的嘲弄,更是对自己终于甩脱世俗禁锢的欢庆。电影松散的故事情节被“笑”绑紧成为一个整体。片中随时爆起的狂笑有的意味深长,有的莫名其妙,但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读。单以 “笑”的表现力度来说,冯力士的演出可说前无古人。

狂躁社会中的偶像

小丑一开始精神就不正常,但他借助药物、母爱、工作乃至爱情这些救命稻草,勉力遵从着社会给“正常人”规范的人生轨迹,甚至还梦想着成为喜剧演员带给别人欢笑。然而无情的体制与命运却连他最后的稻草也接连夺去:权贵的冷漠让他失去了药物保障,职场的不公不义让他丢了工作,念兹在兹的母爱只是骗局,知心贴心的女友不过是幻想。把小丑规范在“正常人”范围的那些线终于全都断了……

导演Todd Phillips(托德菲利普斯)曾执导《醉醒时分》(The Hangover)系列,对把握“疯狂”的节奏深有心得。电影前半段非常耐心且残忍地将小丑对社会的依赖一一切断,整个过程伴随着折磨神经的低沉琴声,真是要把观众的忍耐压榨到最后一格。就在忍无可忍的当儿,电影高潮精彩爆发:断了线的小丑不再“正常”,他摆脱了所有社会规则,为所欲为,抬手杀人,感受并享受前所未有的自由与存在感。疯了的小丑却成为瞩目的焦点,甚至在狂躁的社会中被暴民尊为偶像。

据说《小丑》将开启DC黑暗人物系列。但微言认为它的最大成就,应该是提供了与《蝙蝠侠》完全相反的视角,让观众重新审视习以为常的“正义视角”是否总是正确的,社会给我们限定的种种规范是否总是必要的。在信息占有严重不平衡的网络时代,我们以为正确的也许并不真实,我们认为丑恶的也许是没看到另一面。看完电影后最强烈的感觉,就像小丑的最后一句台词:我想你不会懂的!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