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里画外的狂与罪

字体大小:

本周影评

要一部电影耗上整整90分钟专讲一幅画作,不容易。

试想我们如果去参观博物馆,不管是有专人导览还是听语音导览器,站在一幅作品前面最多也就是讲几分钟。无论是哪位大师的杰作,无论它有多么惊世骇俗,说多了谁都会不耐烦。毫无疑问,如果我们静静观赏一幅画,有时确实可以看很久——但一部电影不能只是“静物品赏”。针对一幅好画,有些人也有可能写出洋洋洒洒的巨著,让人读起来即可轻易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但看电影跟阅读终究不是一回事。

据说中国宋代文学家夏竦小时候曾经向前辈姚铉学习。姚铉叫他针对“水”这一题材,写一篇《水赋》,限以1万字。夏竦绞尽脑汁,仅写出3000字。结果姚铉生气了,不看。他告诉夏竦:“汝何不于水之前后左右广言之?”夏竦依言照做,终于又多写了6000字。姚铉这才满意了,认为孺子可教。

在老吴我看来,用90分钟的电影形式来赏析画作,恐怕也非得“于水之前后左右广言之”不可,而且要够精彩多变,不能太静态,方可扣紧信息时代观众浮躁的心。欧洲纪录片《博斯,梦幻花园》(Bosch: The Garden of Dreams)正是这样的一次尝试。

观画者自成一画

本片所赏析的,是15世纪荷兰画家耶罗尼米斯·博斯(Hieronymus Bosch)极著名的三联画《人间乐园》(又名《尘世乐园》,The 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此画带有浓重的宗教寓意,左幅描绘人类堕落以前的伊甸园景象,中幅是百欲横流的现世图景,右幅为显示人类为欲望付出代价的地狱乱象。这件堪称现代超现实主义绘画之远祖的画作展开后尺寸较大,充满了魔幻诡异的巨量细节,一一细看的话莫不令人啧啧称奇。若真要讲1小时以上,这幅名画已经是最有条件的一幅了。

若是由庸手切入这一题材,应该一开始就会向我们展现整幅画面。《博斯》却别有想法,选择把正面含摄画面全体的镜头安排在最后几秒钟。它打从最初的一刻开始,最专注表现的就是观画者看画时的表情和反应,重视绘画作品的互动性。

《博斯》一再申明:《人间乐园》尽管魔幻化,所投射的始终是人间的存在境况;观众为之神迷,只因在画中看到了自己有所共鸣的现实——即现实世间的肉体享受,群体痴迷、狂态,以及与此相随的宇宙崩坏、罪孽和恐怖。人们看画时的反光回响遂亦自成一画,成为《博斯》热衷于捕捉的视像。(片中提到历史上曾有外国侵略者为了得到此画,对人施以酷刑拷问——画中因纵欲而导致的地狱惨状,可谓不无讽刺地由此获得印证。)

本片最主要的内容,是请到了许多名人来博物馆看画,在现场体验感觉,各陈其说。其中比较令人惊喜的,是请到了以爆破艺术闻名于世界的中国艺术家蔡国强,而他又将《人间乐园》联系自己的具体创作,为我们带来了属于当代亚洲的视角。

开眼·闭目

《博斯》时不时还穿插了一些饶有兴味的暗示性镜头,不费一字地予以旁敲侧击。此外,片中也介绍了专家们用红外线及X光照射画面的研究结果,揭示画家几百年前原本的一些构想,对比他后来的改动。这是借助科学丰富了我们看画的角度,也提出了有待解答的若干疑问。

客观而言,本片的内容无疑颇有趣味,只可惜它说话说得太多太单一,“于水之前后左右广言之”的手法始终过于薄弱而守旧。《博斯》足以让想多了解艺术的朋友们开开眼界,同时却也如老吴在戏院亲身观察所见,让好些人到下半场就已越看越坐不住,不是闭目昏昏欲睡,就是急欲起身离去。再也分不清这是影片之过,还是久已肤浅化的世人之过。

世人早已像画中的兽性男女,自己管不住自己,把好好的世界搞成刀山火海、病毒游乐场,自找的一大箩恶果如今才只尝到了第一口呢。

(关于《博斯,梦幻花园》的放映详情,请浏览:https://theprojector.sg/films/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