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中反思——观《悲喜交家》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悲喜交家》运用舞台设计,营造角色之间“看与被看”的关系。(彭魔剧团提供)
《悲喜交家》运用舞台设计,营造角色之间“看与被看”的关系。(彭魔剧团提供)

字体大小:

改编自美国女漫画家艾莉森(Alison Bechdel)2006年出版的同名自绘回忆录,《悲喜交家》(Fun Home)这部女同性恋题材音乐剧不仅在2015年托尼奖中拿下多个奖项,更获得最佳音乐剧的至高殊荣。对《悲》的期待,不因为这是一出有奖项肯定的百老汇名剧,我好奇的是,作为首个搬演此剧的亚洲剧团,彭魔剧团会以怎样的方式把音乐剧呈现于本地观众眼前。


《悲》讲述中年的艾莉森,为了绘出自传而追忆成长经历的故事。借由回顾童年与青年时期,她探索自己的性向身份,试图重新理解父亲的人生事迹。


配合时空跳跃的桥段,剧中出现三个不同时间点的艾莉森。然而整出音乐剧里,却只有艾莉森的角色是由三位不同的演员来扮演。这三位演员固然根据剧情的设计,演的是不同年龄阶段的艾莉森,不过她们在演绎各自角色的当儿,所展现的肢体语言,甚至是道白方式,都无法让我完全信服她们演的是同一个人。以该剧的“记忆”与“成长”主题为语境,相信是导演崔希(Tracie Pang)的刻意安排,似乎想含蓄地道出一个人生哲理——一个人的身份认知并非一朝一夕确立,只有经过长年累月的不断摸索,才能塑造如中年艾莉森一样充满自信的自我。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