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水墨画有醒墨的技法,就是用墨来提升画的精神,林仰章想到用“醒白”,也就是用白描勾勒或凃色、点苔来带出画的精神。
我国第三代画家林仰章的最新个展“细笔春秋”别开生面,展出的45幅花鸟与静物水墨画近作,以细笔出发,结合小小写意,创造了色彩斑斓却又意境高雅的境界。
说是细笔,因为尽管用水墨与丙烯颜料一笔笔线条耗神地画,但並不像工笔画那样严谨,同时结合半写意的画法,使画面更显活泼生动。
中国传统水墨画有醒墨的技法,就是用墨来提升画的精神,林仰章想到用“醒白”,也就是用白描勾勒或凃色、点苔来带出画的精神。六英尺大画《丰收图》的大片白描叶子(画家说,光是叶子就画了三天)与攀藤反衬出带金底色,让画面醒了过来,与金澄澄的南瓜相辉映。《蛙与石》的白描叶子也有提神功能,石头用墨与古铜色颜料层层覆盖,加点金箔,亦有点金之效。《惊醒》的白描叶子也有同样功能。《清雅图》的香蕉、茶壶等是空白,衬托出黄底色背景与褐色为基调的静物图。白色之外,画家偶尔色描,用各色线条描出玉蜀黍的丰收。
菊花、黄梨、苹果、石榴等花草水果为什么是蓝色?林仰章调侃:“那你要问伊朗!”两年前的伊朗之行,画家见到了伊朗闻名于世的中国元青花瓷器,耳濡目染,不同层次的全蓝色画开始出现了,又或者蓝色成为构图的主要部分。当然啦,如果中国的竹是墨色的,那么,蓝色的菊花、黄梨、石榴等也就不必太大惊小怪。
值得注意的还有林仰章对于纸张与底色选用大胆,构成画面的主要色调,非常抢眼却又协调和悦。画家釆用半生熟、熟宣纸等,有些是彩色纸或有纹路,有些底色调是画上的。像《斗室养心物》如果少了带金点的蓝色调背景色,佛手葫芦笔筒芭蕉等就不会那么突出了。花瓶与莲藕在绿色纸的渲染下,别有意境。《不求花草有情怀》的石榴、花瓶、盆栽与一头猫在橘底色下仍和平共处。
画家这样显色重彩,是东方的色彩构成西方的情调,当代感强。大唐敦煌壁画的重彩突出了色彩的表现力,林仰章延续这传统路子。中国民间工艺如漆器、珐琅彩也重色彩。清初以后才出现的粉红色,画家也敢用在一只花瓶上,加几片金叶,桌几一角就是构图。文人画传统一向讲究用墨淡雅,忌讳用色,奇怪的是,无色不用的林仰章的画结合书、印,仍是文人画的脉络,平添新意。
印章也是画面构图的重要手段,多印几枚甚至十几枚,构图不乱。有时候印章干脆取代水墨,《在一起》的小鱼群就是一枚枚鱼印,趣味盎然。
我们可以在画中一窥林仰章在“点墨庐”画室如何养心作画,桌上的佛手葫芦笔筒画笔花瓶盆栽假石茶壶,想象有只猫与花鸟相伴,这日子还是消遥快活的。
展览从今天开始至25日,下午12时30分至晚上7时,在近意美术馆(百胜楼#03-03)举行,入场免费。电话63535988/963784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