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剧场主办的“M1戏戏节”,以“玩”为核心,延续在游戏中无惧探索的精神,在为期三个月里,策划16项活动及演出,引领观众走上非一般的艺术之旅。
实践剧场主办的“M1戏戏节”回来了!自6月已开始,长达三个月的戏戏节,延续实践剧场在游戏中无惧探索的精神,以“玩”为核心,策划了16个大大小小的活动及演出节目,引领观众走上非一般的艺术之旅。戏戏节一直举行至9月1日。
今年的戏戏节将带给大家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节目内容。一系列以“玩”为命题的工作坊,让童心未泯的“大”孩子们尽情地在游戏世界中开拓新视野。另外,实践剧场户外空地也设置互动式装置艺术“合”,观众可以动手组装模块,探索无限可能性。还有四部风格迥异,呈现方式截然不同的剧场演出,创作者与观众通过演出形式与内容,体验另类的游戏精神。
游戏,一直是实践剧场艺术创作的推动力,是艺术成长的幕后推手。秉持游戏精神,戏戏节延续了实践剧场对创作的热忱,构建出一个以人为本,启发人心的剧场艺术节。
戏戏节监制周紫静说:“玩,是贯穿戏戏节的主旨精神,引导我们如何为观众策划一系列不同体验。艺术是个人与世界产生连接的媒介,而在接触艺术的过程中,玩的精神能开启你和不同地域及社群之间的通道,亦让你加深对自己的认识。戏戏节通过戏剧玩游戏,让你发现自己不一样的面貌。”
戏戏节将带给大家更多不一样的艺术呈现方式,让观众在不受年龄、语言 、艺术形式的约束下,以游戏态度探索艺术不一样的可能性。
实践剧场艺术总监郭践红说:“今年的戏戏节和去年不一样,我们在学习如何把游戏的想法、空间打开得更广。以前都是把演出当成主菜,活动成为搭配或周边,今年决定把演出、活动、讲座同等对待,让不同人以不同方式参与,以不同方式思考我们和玩的关系。我们做剧场,喜欢的就是剧场的想象空间、创意空间。在节目方面,亲子华语演出仍是一个重要基地,会继续下去。”
一起来抢先看将在戏戏节上演的几部重点剧目。
台湾动见体《野良犬之家》
8月15日至18日
晚上8时(星期四至六)
下午3时(星期六、日)
实践空间/38元
台湾动见体的《野良犬之家》曾获第15届台北文学奖舞台剧本首奖,新生代剧作家林孟寰颠覆典型家庭剧的设定,以饲主与宠物间的豢养关系为隐喻,探讨一个家庭两个世代中的差异与认同,以及随之产生的现代社会问题。
导演符宏征深刻挖掘剧本既有语言内外隐含的人性,提炼角色的失序心理状态,形塑演员神经质而细腻的肢体及声音诠释,内化为另一种更为兽性本能的异色表演风格,具象化文本中埋藏深度暴力性,打造出一部表面荒芜黑暗而内在丰满暴烈的《野良犬之家》。
一对人模狗样的兄妹,每天等待和妈妈一起去吃下午茶。有天家里多了一个成员,据说是他们失踪多年的大哥。没人认得他,他可能是只流浪狗,也可能是匹狼。隐蔽的生活环境逐渐被破坏,野狗与家犬在同一屋檐下,家的毁灭与建立相互拉扯,暴力与情欲在狭窄的旧公寓里开始窜动……编剧通过动物化的世界观,阐述家庭与个人价值在自我矛盾与对外冲突后,如何迈向彻底毁灭,又该如何追寻重新建构的可能性。
实践剧场《小问号和移山人》
7月31日至8月11日
上午10时(星期三、四)
上午11时及下午2时(星期六、日)
下午3时(星期二至五)
实践空间/32元
得过2016“生活!戏剧奖”的《小问号》系列第三部曲粉墨登场!《小问号》系列自2015年亮相后,演出激发无数小观众发问,寻找答案。虽然这个系列主要观众群是青少年,可不少看过《小问号》系列的成人也被它所提倡的探索精神触动。
集结《我要上天的那一晚》《老九》和《聊斋》的创作团队,第三部曲《小问号和移山人》继续以幽默古怪的故事剧情,结合原创音乐、剧场式的互动环节,思索在小朋友眼里的一些“大问题”。
《小问号和移山人》剧情讲述:从前有一座村庄,被一座高山阻挡了通往其他地方的去路。有一天,村民愚公决定要把这座山移走,并且把这项艰巨任务作为祖训交付给他的后代。然而,不管他的后人多么努力,这座山仍然屹立不倒!村民们丢下铲子,开始思考:有没有其他方式可以克服这项挑战?为什么一开始要移山呢?
《小问号和移山人》演员吴敏宝说:“小问号系列从我刚接触戏剧演出开始,演到现在,可以说伴着我成长,陪我经历迷惑、勇敢,以至自信的过程。”
郭践红导演,黄素怀编剧,小寒作词,黄有杰作曲的这出阖家共赏的亲子音乐剧,延续“发问问题,挑战假设”的精神,借成语故事愚公移山为创作灵感,邀请年轻观众直面反复思考的重要性,以及盲目服从的危险。
PROJECT Utopia Artist Collective 1.0《望眼吾托邦》
8月22日至25日
晚上8时(星期四至六)
下午3时(星期六、日)
实践剧场/38元
《望眼吾托邦》包含多种艺术形式,融入了肢体、诗词、多媒体、音效及观众参与,把五个不同故事编织成一个生动的梦景。这个自2018年启程的创作之旅终于要与观众正式见面。
来自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芬兰、德国的五位艺术创作者,将首次在新加坡发表他们的第一部集体创作《望眼吾托邦》。这个跨国界、跨语言的合作,探讨一个人若生存在令人不安且难以预测的世界中,所谓的乌托邦到底意味着什么;艺术工作者以各自的文化背景为起点,创作出五段触动内心的表演片段。《望眼吾托邦》是一部持续进行的剧场计划。它是一个题库,一个可以互动的空间,让不同文化和思维摩擦产生标新立异的潜能。
五段作品分别为:郭践红《花红》、潘伟明《国家信约》、洪小婷《涛蛋白之歌》、Dhimas Aryo Satwiko《被遗忘的欧迈拉斯人》、Sini Rautjoki《坚持不懈》。
戏戏节节目和活动众多,更多详情和参加方式可上网:practice.org.sg/m1pa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