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迷重回 熟悉的音乐厅

新加坡华乐团9月11日晚在新加坡大会堂举行解封第二阶段的首场线下音乐会,观众入座须保持安全距离。(新加坡华乐团提供)
新加坡华乐团9月11日晚在新加坡大会堂举行解封第二阶段的首场线下音乐会,观众入座须保持安全距离。(新加坡华乐团提供)

字体大小:

在疫情新常态下,新加坡华乐团与滨海艺术中心于上个星期五与星期日,重启音乐厅。同时,滨海艺术中心也于星期六举办首场露天音乐会,让乐迷回到熟悉的音乐厅与露天音乐会,体验疫情期间的演出活动。

刚刚过去的周末(12日),让本地的表演艺术团体为之振奋。

在文化、社区及青年部和国家艺术理事会的推动下,新加坡华乐团和滨海艺术中心率先重启音乐厅,先后在11日和13日在室内举办现场音乐会,每场观众不超过50人。滨海艺术中心也于12日晚在户外剧场举办了首场露天音乐会。

作为试行方案,本地将在下月中旬前举办10场类似的小规模现场演出。之后艺理会和演出机构将检讨评估疫情防控成效和公众反响,为疫情新常态下的表演艺术活动铺路。

艺理会副理事长陈金良指出,相较于电影院的重启,表演艺术活动的开放更具挑战性。人流和人群的控制不仅限于观众,舞台上的演出人员也须纳入考量范围。以华乐团的演出为例,戴口罩的弦乐、打击乐手须保持一米的安全距离,而吹奏乐部出于演奏性质的原因,须保持两米以上的安全距离。观众与舞台间的安全距离则是三米。

继上周六走访首场户外露天音乐会后,《联合早报》记者受邀出席这两场室内音乐会,作为乐迷代表回到熟悉的音乐厅,体验疫情新常态下的演出活动。

疫情防控仍是首要考量

zb_0917_cj_doc7ccc36bry42jux0ijqn_16112638_chiajm_Large.jpg
滨海艺术中心9月13日首场现场音乐会,采取更严格的安全措施,物品寄存须在工作人员指引下自助完成,全程没有肢体接触。(滨海艺术中心提供)

迈入阔别已久的音乐厅,不见往日熙熙攘攘的人群,有的是更严格的入场检查和更频繁的消毒作业。除了测量体温和扫码登录SafeEntry访客登记系统,访客还须开启“合力追踪”应用程序,并时刻保持与他人间的安全距离。滨海艺术中心的物品寄存服务,也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改为自助形式,全程没有肢体接触。

在节目安排方面,两场音乐会时长都保持在一小时以内,不设中场休息,以减少公众间互动的机会和频次。同时,演出机构为观众指定坐席,确保每名观众的前后左右都保持间隔。演出结束后,滨海艺术中心也恳请观众保持就坐,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分批次离场。

虽然偌大的演奏厅在如此安排下倍显冷清,观众和演奏者对于重返音乐厅的激动,却在精彩的表演和经久的掌声中溢于言表,正如新加坡华乐团音乐总监叶聪在舞台上感叹:“阔别数月倍思亲!”

线上线下探索发展战略

作为试行方案下首个举办现场音乐会的国家艺术机构,新加坡华乐团分别在11日晚和12日下午举办两场现场音乐会。首晚仅限受邀嘉宾出席,第二场则开放给公众,通过网络平台免费预订,门票一经发布便被抢购一空。作为对观众热情的回应,新加坡华乐团在旗下面簿主页实时直播11日晚的音乐会,吸引超过7000人收看。

新加坡华乐团行政总监何伟山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疫情当下乐团面临最大的挑战并非票房收入的压力,而是如何应对两个群体的心态。首先是音乐家群体,他们从学艺到登台,每一场演出都是面对观众,这是任何表演艺术家的“本能”。如今只能面向摄像头和空荡荡的音乐厅演奏,对于团队士气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击。

另一方面,虽然演出机构在安全措施上竭力完善,但在全球疫情得到显著控制或疫苗推出之前,相信有部分观众对于出席现场音乐会仍缺乏信心。当网络直播成为常态后,现场观众群的萎缩也是乐团所不愿意看到的。

不过,何伟山指出,在危机下同样藏有机遇。从今年5月与《联合早报》合作的母亲节线上音乐会开始,网络传播的力量也为华乐团拓展了更多的受众,甚至是海外的传播力。若有人因为网络节目接触华乐团的节目并因此愿意踏入音乐厅,这是件令人鼓舞的事情。他认为当务之急,是探索出疫情新常态下的发展战略。比如在票务上,推出线上和线下的配套票,线上的演出不再全部免费观赏,购买现场门票的观众也可以通过网络观看回放,平衡线上和线下的受众。

明晚(18日)8时新加坡华乐团将在SISTIC Live平台呈献第二场线上售票音乐会“悠然夜话”,以三首古诗引人进入“悠然”的诗样境界。新加坡华乐团为早报读者预留10张电子票,扫描文末的QR码即有机会获得。

音乐家须重返舞台与观众面对面

与新加坡华乐团这样的大型表演机构不同,滨海艺术中心的节目安排从小型的室内乐团稳健起步。

13日下午,首先在滨海艺术中心音乐厅奏响音乐的,是来自新加坡印度艺术协会的印度传统音乐四重奏、铜管乐四重奏(TEH Trio和一位客卿演奏家)和本地青年管风琴演奏家潘宇。

滨海艺术中心行销部主管郑珮铃说,音乐家需要有机会在一起演奏,这种感受和视频连线的云合奏是截然不同的。自从阻断措施结束后,滨海艺术中心便在中央大厅的开放舞台,以面簿直播的形式为本地音乐家提供登台合作的机会,她为此感到欣慰。

TEH Trio由南洋艺术学院毕业的铜管乐手组成,因为有长号(Trombone)、上低音号(Euphonium)和圆号(Horn)三样乐器,被调侃性地命名为TEH三重奏,也颇具本土特色。

上低音号手江俊明在台上除了演奏,也在曲目之间以妙语连珠的串场角色引来观众欢笑不断。看似经验老到的他在台下受访时说,TEH Trio正式成立于疫情阻断期间,所以这其实是该组合成立后的线下首演。他认为这样的观众互动非常有趣,而只有在现场演出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目前正在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攻读音乐艺术博士学位的潘宇,今年3月回国后便鲜有机会接触到管风琴,所以这次演出机会对他来说格外难得。管风琴作为一件古老而庞大的乐器,通常是教堂和音乐厅在建筑设计上的一部分,因此也常被称为乐器中的“不动产”。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潘宇只好去借用本地音乐学校的电子管风琴作为替代。重返舞台,潘宇说最大的感受是一种熟悉感。虽然过去几个月里远离自己的乐器会有些不适,但是当他再次触摸到管风琴键盘的时候,就仿佛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是一种久违的安心感。

明晚8时新加坡华乐团线上播出售票音乐会“悠然夜话”,扫码报名即有机会赢得电子票。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