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旧是“亚细亚的孤儿”?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吴浊流所著的《亚细亚的孤儿》被公认为台湾文学的代表之作,它将台湾人骨血中藏着的不服输与坚忍的海岛性格表露无遗。故事背景设定在日据时期的台湾,讲述沦为“二等公民”的台湾人,在中国受到排日的挤压,在日本成为杂种的代名词,即使在台湾也是次等的待遇,它该何去何从?从作家背景与故事铺排来看,自传色彩浓厚,述尽那一代人的悲苦。


吴浊流与台湾命运
此部小说起稿于1943年,于1945年台湾光复前夕完稿。从写作时间来看,在战争与空袭警报交织之中,涌动着一股冲动的情感,成为作者急忙完成此部小说的动力,他在自序中提到第四篇、第五篇实为冒着生命之险的作品。但是,我认为比起渺小的生命,作者最艰难的决定是要将自己定位为日本人、台湾人,抑或心怀祖国的中国人?从不同角度书写结局可能就不一样。吴浊流设计另一只眼观看日治时期台湾的反面史话,在反复追寻身份的同时,加入国族、民族、种族间的矛盾,这些在普遍华人社会中不曾探究的问题,因着情节的起伏逐渐浮出台面。


再者,吴浊流一再在标题中出现“远涉”“重归”“再会”“重逢”“初醒”等词,除了展现主角漂泊如浮萍的命运之外,也透露自己在告别每一个地方时的无奈。日本著名作家尾崎秀树曾说:“读过这篇长篇的人,一定会在胡太明的痛苦里发现自己的痛苦,在胡太明的快乐里找到自己的快乐。”这句话赞誉吴浊流拥有小说家的观察力与史家的洞察力,即使在70年后的今天,台湾地位未定论的论调依旧缠绕着千万个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我们可以说吴浊流的那一只眼重现了日殖时期的真面目,同时也呈显当今台湾在夹缝中生存的常态,充分表现政治寓言的小说类型。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