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推理小说家陈浩基新作《网内人》 网络时代还原少女自杀真相

字体大小:

秘密阅读

香港推理小说家陈浩基新作《网内人》借用了网民无限上纲的现象,抽丝剥茧还原一个少女自杀的真相。小说迫使每个互联网使用者对镜反省,到底自己是否也曾参与伤害他人的事件而不自知?他将来新参加本周末的作家节讲座。

北岛形容生活是张网,仿佛我们都是“网内人”。如今互联网时代,这个“网内人”的形象就更鲜明了。生活日常乃至隐私,人们把秘密,把爱恨情仇都放上网,任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在虚拟空间里发酵,一不小心擦枪走火,就会酿成悲剧。

香港推理小说家陈浩基的新作《网内人》就借用了网民凡事无限上纲的现象,抽丝剥茧还原一个少女自杀的真相。

陈浩基上一部作品《13·67》获得2015年台北国际书展“书展大奖”,小说以六个短篇串连出一个警探横跨46年的传奇侦探故事,再现了香港的从前。这次陈浩基把故事场景设在当下,探讨一般人的平庸之恶如何纵容罪犯,如何扭曲人性。小说迫使每个互联网使用者对镜反省,到底自己是否也曾参与伤害他人的事件而不自知?

行善或行恶决定于己

阿怡还在读中学的妹妹小雯跳楼轻生了,警察以自杀结案,不过阿怡明白,小雯是“被杀死”的。小雯曾在地铁上被非礼,警方抓到一个嫌疑犯,但一个据称是嫌疑犯“外甥”的人在网络论坛撰文指责小雯是出于报复而诬陷对方,更扬言把小雯的丑事爆料出来。文章引来网民与媒体关注,小雯成为众矢之的,必须忍受网民的霸凌,终于自杀身亡……发誓揪出真凶的阿怡,因缘际会得到黑客阿涅的帮忙,终于一步步逼近真相。

阿怡与小雯出身工人家庭,父母早亡,阿怡很早就负担起养家的责任。陈浩基将阿怡设计为一个科技白痴,与阿涅的黑客专家身份产生有趣的张力。不过现实香港还存在这样科技白痴的年轻人吗?难道是因为阶级的关系?对此,陈浩基接受《联合早报》电邮访问时说,20多岁的香港上班族不可能不接触电脑,只是阿怡太专注于家人与书,因此科技发展与她原来的生活没有太大关系。

“不过你提出了另一个有趣的点,香港目前有着另一种‘数码鸿沟’,贫户的孩子在学校能接触科技,相反他们的父母是电脑盲,于是无法得悉子女在网络上的行为及言论。香港大概没有二十来岁的上班族科技盲,但有不少四五十岁对智能手机或电脑一窍不通的草根阶层。这或许是个好题材,将来我可能会以此创作推理小说。”

至于小说探讨网络世界里的平庸之恶,陈浩基认为,网络的确成为这些恶的放大镜,但也必须公平地说,网络也是人性之美的放大镜。他以网络募款活动、“冰桶挑战”为例,如此总结:“网络是工具,用来行善还是行恶都是我们这些使用者决定的,我们应该多反思自己使用网络的目的和手段。”

这次的新加坡作家节,陈浩基将与读者见面,参与中英文座谈。除了分享推理小说的创作,

陈浩基也将分享香港这座城市如何启发他创作,以及他对实体书店何去何从的看法。

小说扒光普通人内心幽微处

陈浩基毕业自香港计算机科学系。他的推理作品大多在台湾发表、出版,曾多次入围“台湾推理作家协会征文奖”并夺得首奖,也曾获得“可米瑞智百万电影小说奖”第三名、“倪匡科幻奖”第三名,2011年更以《遗忘·刑警》荣获第二届“岛田庄司推理小说奖”首奖。

《网内人》按陈浩基最初的预想只有8万字,没想到下笔之后,陈浩基发现这本小说非增加篇幅不可,完稿时超过30万字。陈浩基在小说后记中透露,从前书写以事件为主,但《网内人》关乎普通人内心幽微处,他必须大篇幅描绘每一个角色的性格和思绪:“我希望读者能够感受到每一个角色的血肉和灵魂。”

写作过于投入,陈浩基废寝忘食,体重掉了一大截。

陈浩基说:“短期内我都不想再写大部头的作品了,事实上我一向喜欢写中短篇。推理小说的趣味往往来自解谜的部分,读者读得开心,但其实作者也写得开心,写短篇的好处是,作者能在短时间内享受到揭开真相的快感,而不用一直铺伏线铺个一年半载,迟迟没得撰写最有趣的篇章。”陈浩基深信推理小说仍有督促社会辨别善恶是非的功能,更进一步说,小说本身就具备这一功能。

世界冲突源自恐惧与无知

“即使是跟社会议题无关的本格解谜推理小说,它也一定有揭示真相的一环,而‘追求真相’是‘分辨善恶’的前提。我认为目前世界的种种冲突,大部分不是出于自私或恶意,而是来自恐惧与无知,假如我们世上所有人都愿意主动追求事情真相,我相信我们会更容易理解他人的想法,减少纷争。”

香港回归20年改变很大,尤其这几年社会矛盾激化,对创作者来说,是不是有了更多写作灵感,也有了更多回应现实的必要?

陈浩基如此回应:“我相信香港的环境的确提供了更多的书写灵感,因为比小说更离奇、更荒谬的现实事件往往能刺激创作者去思考。香港的独特历史也是很好的故事背景。我一直认为,城市的居住密度愈高,就愈容易以此创作出故事,因为故事通常都来自人物间的互动,而香港的节奏如此急促,大概也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极之频繁。至于创作者是否有回应社会的必要就见仁见智,我相信创作自由是创作者的第一信条,假如有创作者舍弃社会元素创作出某类型的精彩作品,我同样会觉得兴奋,毕竟‘多元’才是一个社会健康发展之道。不过我同时相信,只要一位创作者生活在这个社会里,就难以完全回避一些现实问题,这些社会议题会或多或少影响他的观点,最后这些观点会透过作品呈现——或许会很隐晦,但创作者是人,人是一种很容易流露感情的生物。”

(本书可在城市书房、作家节书展购买)

陈浩基应新加坡作家节的邀请参与中英文座谈与读者见面。以下是他的活动项目:

互联网时代,实体书店何去何从

主讲:吉井忍、陈浩基、许小丹

11月11日(星期六)

下午1时30分至下午3时

艺术之家 Play Den

15元

城市为灵感(中英双语进行)

主讲:陈浩基、张依苹、程异

11月11日(星期六)

下午5时至6时

艺术之家Blue Room

25元,或作家节通票

Unravelling the Mystery Around Crime Fiction

主讲:陈浩基、Tony Parsons、Ovidia Yu

11月12日(星期日)

下午4时至5时

艺术之家 议事厅

25元,或作家节通票

SISTIC售票(可现场购票)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