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Epigram长篇小说奖得主沈岳川(Sebastian Sim)一手写华文武侠小说,一手写英文写实故事。


他有个中文笔名“岳观铭”,曾以此名写过两部华文武侠小说《天厨记》与《蝠泣录》,不过这几年他“重返”英文创作,完成两部英文长篇小说——“Let's Give It Up for Gimme Lao!”入围前年首届小说奖四强,这次则凭“The Riot Act”赢得大奖。


“The Riot Act”以2013年发生的“小印度骚乱”事件为背景,通过普通市民、参与者、政治人物等各种视角,回顾事件始末,以幽默方式,提供批判的出口。沈岳川赢得评审青睐,击败《海峡时报》文化线记者阿什塔·南达(Akshita Nanda)的“Nimita's Place”、《新报》助理采访主任杨仁光的《8月9日》,以及诗人黄思颖的“Sofia and the Utopia Machine”,成为大赢家,抱走2万5000元奖金。


沈岳川表示将用奖金带年过八旬的母亲出国旅行。


他很感恩,能在母亲还在世时让母亲见到他在文学上有所成就。


沈岳川今年51岁,他从小就梦想成为作家,国民服役期间,他爱上斯蒂芬·金,也开始写作恐怖小说,每晚捧着打字机写小说。国民服役结束,他抱着文稿到纽约寻找出版机会,吃了闭门羹。此后他“卧薪尝胆”,转投他感兴趣的华文武侠小说,由玲子出版社推出了《天厨记》与《蝠泣录》。


阅读习惯使然,沈岳川自认其华文书写不适合描绘当代新加坡。于是他回到英文创作,第一部“Let's Give It Up for Gimme Lao!”想象自己的另一种人生,这次则借小印度事件反思当代新加坡社会问题。


沈岳川很赞赏Epigram Books出版社及其社长黄为忠对本地英文写作圈的贡献。赢得大奖,也结识了本地英文写作社群,鼓励沈岳川继续创作。相较于本地华文写作圈,沈岳川坦言有其局限,别人的认可与自己的满足感也相对少了。不过他表示,不会放弃自己的华文武侠小说创作,只是目前已计划用英文书写一系列新加坡故事。


至于他的笔名“岳观铭”,他说,“岳”来自他的名字,“观铭”则是他父亲的名字。父亲在他17岁那年过世,他以笔名纪念父亲。


小说奖今年来到第三届,这是本地首个民间主办的英文长篇小说征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