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商赢利之外的郭鹤年 —《郭鹤年自传》

《郭鹤年自传》出版后,在香港、马来西亚等地都掀起阅读热潮。右图:坐者为郭妈妈,后排左起为二哥鹤龄、大哥鹤举和鹤年。(取自《郭鹤年自传》)
《郭鹤年自传》出版后,在香港、马来西亚等地都掀起阅读热潮。右图:坐者为郭妈妈,后排左起为二哥鹤龄、大哥鹤举和鹤年。(取自《郭鹤年自传》)

字体大小:

本地出版界目前最火红的是《郭鹤年自传》,郭鹤年首次亲口讲述他与家族走过的长路,也回顾了这70多年来,在经商之外,概括及总结自己一生秉持的信念与人生印记。

世界级富豪郭鹤年有“传奇企业家”之誉,他出生于马来西亚柔佛新山,以经营白糖买卖起家,并被冠以“亚洲糖王”的大名。

94岁高龄的郭鹤年曾历经岁月动荡,从英国殖民地到日军占领,再到后殖民时代的东南亚;也经历过亚洲经济起飞,中国改革开放,见证了近一个世纪亚洲历史的风云变化……

母亲不准他过河拆桥

近年来长居香港,业务范围包括航运、物流、房地产及酒店业等多元企业的郭鹤年,对其商业活动及家庭、私人生活一向保持低调。在近日问世的《郭鹤年自传》(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出版)中,郭鹤年首次亲口讲述他自己与家族走过的漫漫长路,也回顾了这70多年来,在经商之外的点点滴滴,概括及总结了自己一生秉持的信念与人生印记。本书出版后,在香港、马来西亚等地都掀起阅读热潮。

《郭鹤年自传》既是郭鹤年的回忆录,也是他的家族历史,在本书中有他的童年生活,成长回忆,也有他的父母及两个哥哥在乱世中的生活,更有他在马来西亚、新加玻、印度尼西亚、香港到中国大陆的经商经历,时间跨度达半个多世纪。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回忆家人与家庭过往的这一部分真情流露,有不少令人动容之处。

此外,郭鹤年也从1949年开始,娓娓道来其管理企业与做生意之道,包括如何带领郭氏集团发展成为当今跨国企业,读者从中也可了解华人移民东南亚这些年经历的时代与社会变迁。

必须一提的是,郭鹤年一生对母亲敬爱有加,他将这本自传献给母亲郑格如,并认定母亲是“郭氏集团的真正创始人”。郑格如出生自福州一个殷实家庭,他形容母亲“从小就有很强的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情绪”,她是郭家的船长,一辈子默默付出,引领郭氏家族在大海中航行。

郭鹤年在自传开篇就叙述了母亲的种种事迹,他在书中也把营商生涯中备受守护,归功于有母亲相伴及母亲的虔诚祈福。母亲总是提醒他,要公平而正当行事,不可自私,在生活中要常怀感恩之心。

他坦然回忆母亲曾经如此告诫及指出他的缺点:“我发现你有过河拆桥的倾向,我希望你无论在生意或任何情况下,也千万不要这样对待朋友。”

郭鹤年说,母亲对他们严厉到几乎苛刻的管教对他一生的影响很大,他们小时候调皮捣蛋时,母亲会拿藤条鞭打,垂老之年回忆母亲的鞭子,他坦承自己虽然痛恨体罚,但后来却也渐渐明白到母亲的用心。因为体罚虽带来痛楚,但当中蕴含着智慧。

郭鹤年也不讳言父亲郭钦鉴与母亲不幸福的婚姻,这段奉父母之命结成的姻缘,因为父亲的拈花惹草让母亲深受其苦。但即使父亲在新加坡赌博放纵,母亲还是容忍着,甚至熬汤为父亲补身。直到有一天,母亲无意间发现父亲爱上一个年轻女人,家里再无安宁之日。

二哥鹤龄为公义献出生命

zb_0101_cj_doc6y70yqou2pdezpmu7de_29182405_chewsl_1_Large.jpg
1947年,二哥郭鹤龄手抱着侄女的照片。(取自《郭鹤年自传》)

郭鹤年也将本书献给他的二哥郭鹤龄,他形容二哥是“一位伟大但不幸英年早逝的人”。又说:“他对美好、乌托邦式的大同世界充满着憧憬。”本书最教读者关注的其中一部分,也是他在自传中公开承认,郭鹤龄曾担任马共宣传主任。

在郭鹤年的忆述中,郭鹤龄博览群书,“一直主张公平和正义,绝不容忍任何不公义”,英政府决定镇压马共之前,郭鹤龄前来吉隆坡,经营一份小报,充当马共喉舌,但后来被英殖民政府封杀。

郭鹤年忆述,郭鹤龄在二战目睹日军迫害华裔后,萌生加入马共抗日的念头,但担心牵连家人,因此迟迟未决。郭鹤年相信,郭鹤龄是在1945年下旬或1946年参加马共。他从未向任何人透露。郭鹤龄坚持保密,意在不要把家人卷入其中,因为英国人当时追击与压迫正在走入森林的共产党人。到了1948年,郭鹤龄终于走入森林,1953年8月,英军在森美兰与彭亨交界伏击郭鹤龄等人,将他们一并杀害。郭鹤龄遭杀害时年仅30岁。

郭鹤年给自己的二哥做出一生的总结:“鹤龄为公义献出了生命。他眼见英国殖民主义的可怕和丑陋的一面,人们对它的盲从附和。他因为不公平的对待才被开除出校。他更亲眼目睹日本侵略者的愚昧行径。但最让他不能忍受的,是1945年英国和印度军队以占领军的身份回归执政。”

郭鹤年说,他从未嘲笑过二哥郭鹤龄帮助穷苦大众或支持公会的行为,但他不认为商业与政治不应混为一谈。相反的,郭鹤龄认为他只顾赚钱。郭鹤年回忆了1948年的某一天,郭鹤龄与他谈心,告诉他,他迟早会明白他的劝告是对的,也即政治与经济、政治与生意是互相交织,密不可分的。

和平之路居功不小

郭鹤年在1970年代初迁至香港,但虽然身居异地,仍离不开马来西亚政治。1989年12月2日,马共与马来西亚政府在泰国合艾签署“合艾和平协议”,马共宣布解散,结束长达40多年的森林游击战,郭鹤年在这道和平之路居功不小。

郭鹤年在自传中透露,当年马来西亚政治部主任拉欣诺联系他,请他帮忙把信息传给中国,包括请求中国政府不要让马华公会作攻击马来西亚政府的广播。在他传话以后,马共的收音机广播就停止了。

那时候,马来西亚内政部并希望郭鹤年可以从中协助,吁请中国政府确保停止对马共和其领导人陈平的支持。拉欣诺有一天对他说:“我们派了特使到森林里和陈平的人对话,你亦已告诉我们中方的取态,他们不会再支持马来西亚共产党。这与我们特派员所观察到的情况吻合。但我们是否能得到一些书面说明,中国撤回支持的程度?”

郭鹤年透露,他在转达这项消息后,就被中国当局邀请从香港进入广州,因为有一份由“一位非常资深国家领导人”草拟的文件需要他的咨询,郭鹤年在这部分的回忆相当引人入胜。在约定的当天,他中午出发后两小时抵达广州。当时,一辆车子前来接他,整个过程就如占士邦电影般扑朔迷离。车子在路上兜了几圈,司机有意摆脱任何可能尾随在后的人。之后在一间光线昏暗的,看来机密却普通的房子内与一位“领导”见面。他们让郭鹤年看草稿,并征求他的意见。

郭鹤年回忆,他把草拟的文件看过之后,觉得其中有两处不妥当,并建议修改,后来他还把那封公函送到拉欣诺那里。几个月后,马来西亚政府和陈平签署了和平协议,马共从森林中走了出来,象征性地放下了武器。

(本书可在大众书局买到)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