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晓阳旧作新写 ——《遗恨》 港台评价高

钟晓阳在《遗恨》保留基本情节和人物,篇幅则增加许多。(互联网)
钟晓阳在《遗恨》保留基本情节和人物,篇幅则增加许多。(互联网)

字体大小:

这20年来,香港作家钟晓阳极为沉寂,她近日出版的《遗恨》其实是旧作新写,是作家在22年后,重写当年的作品《遗恨传奇》。《遗恨》问世后,港台文学界给予相当高的评价。

香港作家钟晓阳新书《遗恨》近日出版,但这本以全新面目问世的小说《遗恨》其实是旧作新写,是作家在22年后,重写当年的作品《遗恨传奇》。

一本小说写了两次

钟晓阳出道以来,在港台拥有不少读者,《遗恨》问世后更受到港台文学界关注,相关评论都给予相当好的评价。其实,说《遗恨》改写《遗恨传奇》也不尽然,因为钟晓阳并非将旧作略作修改,其修改幅度之大已属于“重写”,是小说家花了三年时间全新改写而成。

新书《遗恨》只保留基本情节和人物,篇幅则增加许多,是作家自己说:“从旧版保留下来的,是人物、结构、基本情节。文字只保留了少量句子。”

由作者改写自己过去的作品,说起来也算是件少见的事,钟晓阳在《遗恨》后记说,“这小说,我写了两次。”第一次写作时间是1991年至1995年在香港动笔、澳大利亚完成,1996年于台港两地出版,那时小说名为《遗恨传奇》。第二次写作是在2014年至2017年,这次它名叫《遗恨》。”

两次写作“遗恨”相隔近20年,这20年里,钟晓阳在文坛极为沉寂,没有什么新作问世。钟晓阳做了说明:“这20年间,我的人生去到了低谷。比我小八岁的和我情同挚友的妹妹因癌去世,我一度离开写作又重返写作。”

20182008_lifestylebook_Medium.jpg
《遗恨传奇》写于1991年至1995年,《遗恨》则写于2014年至2017年。

半山豪门的爱恨情仇

书名《遗恨》自旧作《遗恨传奇》删去“传奇”二字,钟晓阳在本书后记说:“世界在我眼中从奼紫嫣红变成了一片灰色。若有传奇,也是属于别人,与我无关。”但读新书,却感觉其传奇色彩有过之而无不及,整部小说的情节更为离奇曲折,也更为爱恨纠缠。

《遗恨》故事环绕香港一个住在半山豪宅,经营珠宝的富商黄景岳及其家庭成员间的爱恨情仇,书写背景为1980至1990年代殖民地末期的香港,小说人物包括了黄景岳的太太于珍,两位同父异母的黄家姐妹黄金钻、黄宝钻,黄家的养子静尧,以及贯穿小说的于珍的侄儿于一平。

小说既写黄家上一代的恩怨,也写下一代的纠结。直到故事到了结尾,读者赫然发现,富商黄景岳的太太于珍原来是小说中两宗谋杀案的关键人物。男主角于一平出身贫穷家庭,担任过审计署公务员、中学数学老师,由于性格懦弱,在感情上总是纠缠不清,周旋在金钻、宝钻两姐妹,以及娇妹和施紘蒂之间。

故事从于一平接到久没联系的姑姑于珍的来电,在于珍的要求下,于一平开始为表妹宝钻补习功课,也因此卷入黄家豪门恩怨。这通电话也开启了于一平与表妹宝钻、黄家大女儿金钻、养子静尧等人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改变了于一平的命运。

书写地景与时代描写

和钟晓阳过去的作品不一样的是,《遗恨》增加了不少香港地景与历史的书写,地景方面从大屿山、深水埗码头到半山豪宅,有许多做了细腻的描写。历史方面如1971年的保钓运动,维多利亚公园的千人大示威,时代的波浪冲击着人们的人生。

作者巧妙的将小说与时代、历史挂钩,历史的变迁影响人物的命运,一些早年的香港移民,如黄景岳因为香港经济起飞,经商有成而成为山顶富豪。又如于家1941年居住于红磡芜湖街上,任职银行的于父有天出门上班就一去不返,被日本兵带走了,从此为于家带来厄运。因为父亲的失踪,于一平的父亲于强从小兄代父职,背着妹妹打工、躲警报,半工读完成学业,成人后他参与保钓运动后,又遭学校开除,最后郁郁以终。

对于于珍,小说也有意无意间,将她的命运与历史扯上:“那是1967年春夏交,香港在动乱中。劳资纠纷引起的工人运动演变成反英暴动,英政府出动武力镇压。紧急法令、催泪弹、土制炸弹,来到市民的生活中。小城风声鹤唳,不少人买机票到外地暂避或索性移民,因此于强收到于珍通知回港的电报时急得跳脚:“这阿珍,别人都往外逃,她偏要往火里跳。”

就像《遗恨》里警探在调查案件时所说的:“这里头到底有多少个三角关系,有多少家族秘史,谁在说真话谁在说假话?假如我不是个警探而是记者或小说家可能会很感兴趣追查到底。可是怎么说,有时候就是没法有个你想要的结局。”

有趣的是,钟晓阳一开始就强调《遗恨》并非文学作品,而是一部通俗小说,可论者则认为,作为通俗小说,整本书的文学性却又太强了。

香港作家董启章说:“怎样说《遗恨》也是一部文学作品,最多是有着‘通俗’的元素或外衣的文学作品。否认它是文学,与其说是因为心虚,不如说是出于决绝,希望读者以新的眼光去看她。”

(《遗恨》可在纪伊国屋买到)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