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悦读@NLB

早报悦读@NLB讲座 林恩和:语言是文化的储存

本地文史工作者林恩和:语言让我们看到先民走过的道路。(叶振忠摄)
本地文史工作者林恩和:语言让我们看到先民走过的道路。(叶振忠摄)

字体大小:

想知道“大耳窿”“黑油桶”“地牛”“加占布爹”“烧芭”等本地通俗用语的来源吗?

那么就不要错过本地文史工作者林恩和在来临4月5日早报悦读@NLB的讲座。

林恩和去年出版《我城我语》一书,分享他多年研究本地用语的成果,记录那些渐被今人遗忘的词语。

这些词语,代表了新加坡曾经的社会面貌,承载文化历史。

林恩和认为,新加坡的语言情况可以分成独立前与独立后。他说,人们往往以为独立前英殖民政府主导,新加坡必然是独尊英语,其实不然,民间生活仍然是以巴刹式马来语(Bahasa Pasar)为主,就连英国的官员都要学习。反而是新加坡独立后,新加坡式英语(Singlish)才取代了巴刹马来语,这绝对是新加坡才有的独一无二现象。

“语言是我们的文化储存。它代表我们走过的历史,让我们看到先民走过的道路。”—文史工作者林恩和

从新加坡特有语言看新加坡的过去

主讲:林恩和

日期:4月5日(星期五)

时间:晚上7时

地点:国家图书馆底层1楼

Programme Zone

报名:https://bit.ly/2JsWbTSNLB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