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悦读@NLB

早报悦读@NLB 莫缕勇:每张地图 都暗藏秘密

字体大小:

本地地图研究专家莫缕勇说,每张地图的绘制,都有其功能与目的。一个地方的地图绘制史,反映它的政治、经济与科技历史。

每张地图的绘制,都有其功能与目的,同时暗藏许多故事和秘密。一个地方的地图绘制史,也反映一个地方的政治、经济与科技历史。

上个星期五(5日)晚上的悦读@NLB活动,本地地图研究专家莫缕勇分享新加坡开埠至今200年的地图绘制史,让与会者上了丰富有趣的地图课。

ay5i7241_Medium.jpg
莫缕勇:地图绘制故事多,每一件都可以谈上一个小时。(绕进礼摄)

地图发展史分八阶段

莫缕勇将新加坡地图发展史分为八个阶段,分别是:开埠及早期发展时期(1819-1841)、汤申担任首位政府测量官时期(1841-1855)、测量总长时期(1855-1871)、公共工程局时期(1872-1920)、两次大战之间(1920-1939)、二战期间(1939-1945)、战后至独立(1946-1965),以及独立后(1966至今)。

莫缕勇说,早期新加坡地图的绘制,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为了收税,二是作为军事用途。越早出现完备的地图,代表行政机构可以越早发展一个地方。英国人1819年殖民新加坡,东印度公司派了八艘船,其中一半是绘制地图的测量船,当年2月水师已经绘制新加坡海港的海事图。他说,英国这个海上强权有绘制地图的惯例,他们在一地开启谈判之前会先绘测好地图,如果同意合作,马上就可以共享地图的便利,拉倒则留待以后军事攻击使用。

sgp_bl_1819_c13792-48_2019_Medium.jpg
新加坡第一张海港图。(莫缕勇提供)

李光前念测量学校

从早期殖民官员绘制的地图就可发现华语地名,莫缕勇相信当时是采用潮州音音译。

1841至1855年汤申担任新加坡政府测量官期间,记录大巴窑与东陵的地名。莫缕勇说,汤申不像其他霸道的帝国主义官员,他在绘制地图时,询问当地人地名,若已经有名字,就以原名命之,若无,则选用他苏格兰家乡的地名来为新地区命名。现在的汤申地带,则是后人纪念他才命名的,不是他自戴高帽。

此后的地图,开始强调甘蜜园的范围与产量,接着出现街道与房屋,再现新加坡的经济发展。

ay5i7205_Medium.jpg
本地地图专家莫缕勇让与会者上了丰富有趣的地图课。(绕进礼摄)

1872年,英殖民政府改变方针,将地图绘制纳入公共工程局,以节省开支,当局开始将绘制工作外包给私人机构。为了培养人才,还在本地设立测量学校,那所学校培养出一个名人——李光前。莫缕勇从两篇文章读到李光前曾就读测量学校,花不少时间找到该校的学生名录,发现李光前名字时,兴奋非常。更有趣的是,名字排在李光前前面的一名印族同学,后来在测量单位工作,直到日军占领期间,仍维持运作,日军对他们没有特别要求,让他们照常工作,留下珍贵的历史见证记录。

战事与经济环境一直影响着新加坡地图的绘制工作。

48098531_Medium.jpg
1898 年新加坡全图。(档案照)

新加坡地图绘制一直展延

莫缕勇说,二战结束,殖民政府回来后马上印制临时地图,1958年马来亚独立后才推出标准版。不过马来亚紧急状态又改变资源的调配,所有绘测工作都必须为军事服务。好不容易紧急状态结束,又爆发马印对抗,新加坡地图绘制一直被展延。终于马来西亚成立,新加坡于1964年完成最新的地图绘制,结果1965年新马分家了,送到吉隆坡待印的地图必须等到1966年局势稳定后才正式出版。所以那份地图非常罕见地出现两个日期,绘制年份是1964,出版年份却是1966,记录新马分家史。

这当中有太多故事,莫缕勇笑说每一件都可以谈上一个小时。

ay5i7304_Medium.jpg
莫缕勇(背镜头者)和现场与会者交流。(绕进礼摄)

最后他提到本地一份非常突破性的地图。1974年出版的《新加坡地形图》,那是政府统一中文译名后推出的,第一版封面用的是繁体字“圖”,第二版以后则选用异体字“啚”。原来第二版以后地图拿掉框框,编者用封面的汉字做提示,把玩文字。莫缕勇说,本地地图绘制有不少华校生的功劳,可惜这些故事如今乏人问津。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