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是爱的母语 ——读张定浩 《取瑟而歌:如何理解新诗》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中国诗人张定浩说,一首好诗带给我们的,是“类似于爱的感受”,又将阅读诗的文学能力看作“在读者和这首诗之间建立起一种类似于爱的积极关系。”


中国诗人张定浩在《取瑟而歌:如何理解新诗》这本书开篇就表明,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应该是“一种有普遍说服力的信念,即坚信所有诗都是可解释的。”这句话充满了无限诱惑,因为诗常被认为是晦涩难解的,即使我们的身心都诚实地被诗歌中的美所打动。对这看似轻巧的承诺,起初我仍有些迟疑,但他紧接着从两个方面解释了他的自信。他认为,读诗的收获“不是知识上的,而是心智和经验上的,像经受了一场爱情或奇异的风暴,我们的生命得以更新。”


诗要有足够力量配上信任
他说,一首好诗带给我们的,是“类似于爱的感受”,又将阅读诗的文学能力看作“在读者和这首诗之间建立起一种类似于爱的积极关系。”因此,只要拥有爱的感受、爱的能力,谁不能读诗呢?同时,他也指出这种“可解释”的信念,要求我们对一首诗完全信任,“那么,这首诗也一定要有足够的力量配得上这种信任。”在这样严苛又基本的条件下,张定浩选择了五位汉语诗人:林徽因、穆旦、顾城、海子与马雁,分析他们的诗歌如何抵达语言最深的奥秘,为何足以被读者信赖。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