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汗事

字体大小:

新加坡常年如夏,人们对流汗一点都不陌生,反而常觉得烦恼。受访中西医学专家告诉《联合早报》,流汗有调节体温,排毒,降低肾结石等某些疾病风险三大好处。运动专家指出,运动时挥汗有助增加令人欣快的荷尔蒙安多芬(endorphin)水平。换句话说,能够健康地流汗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汗水的质量包含重要的健康密码,值得逐一解码。

身体出汗的多寡与环境温度、活动量及个人体质息息相关。像新加坡这样的热带气候,白天的室外温度经常在摄氏30度上下,在户外活动,身体为了调节肌体温度会排汗,这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但要注意补充水分,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如果周围环境温度适宜,又没有剧烈运动而大汗淋漓,这种现象属于病理性出汗。西医称之为多汗症(hyperhidrosis),中医的术语则是“自汗”。

病理性出汗多是全身冒汗

国立健保集团全国皮肤中心副主任医生杨坤玮说,流汗的主要功能在于调节身体体温。一般成年人平均每小时可以排出0.5公升汗水;运动员则平均每小时可排出3至4公升汗水。若无法正常流汗,身体就会出现过热现象,甚至会中暑,须要就医。

杨坤玮医生说,病理性出汗一般情况是全身冒汗,而不是集中特定几个部位。特定部位如手掌、脚板和腋下出汗较多,通常是小朋友和年轻人特有的情况。汗多的原因一般是因为精神压力大或炎热气候,入眠休息则没有这个症状。

他说,流汗多一般不涉及严重病症,只在少数的情况下可能潜藏医疗问题,如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摄取太多,导致血糖偏低出现多汗症状;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交感神经系统的肿瘤)、类癌肿瘤(carcinoid tumours)。

伊丽莎白医院皮肤专科医生陈爱霖则指出,夜间流汗多,再加上发烧、胸口疼痛及恶心,这些都是内分泌疾病的症状。一些口服药物如控制血压,用于精神病治疗的药品,也可能引起流汗多的生理现象。

西医治疗多汗症的方法可分为药物治疗及手术。杨坤玮医生说,治疗多汗症的方法包括每天敷抗汗药(铝盐),限制汗腺功能;在受影响部位注射肉毒杆菌(botulinum),限制汗腺周围神经组织功能;口服药物,直接限制供应汗腺的神经系统;每周接受一次或两次电离子透入疗法(iontophoresis)。至于进行神经手术,则是最后采取的手段,手术目的是切断受影响部位的汗腺的供应神经。

体质和气候影响出汗量

中医则认为病理性出汗多和机体肺气虚弱,或肝肾阴虚,阴精亏虚,虚热内生,迫津液外泄等病症有关。

余仁生中医诊所@宏茂桥/三巴旺高级中医师黄春祥说,中医认为“汗液”是人体体内阳气蒸化阴液而成。个人体质和气候环境都会影响出汗量。

他说:“新加坡常年暑热高温,导致人们体内暑热内蒸、伤阴耗气、气虚汗出、津液外泄而汗出较多。”此外,个人体质属于体虚气弱、营卫不和、阴虚火旺或内热郁蒸等也较容易流汗。

体形圆润的人较怕热,容易出汗,呼吸大声则是身体脂肪惹的祸。黄春祥医师说,肥胖者受皮下脂肪层的“保护”作用,使体内的热量不易透过辐射排泄的方式散发出体外;加上脂肪过多容易刺激皮下交感神经而汗出较多。

晚上入睡时,头部、颈部发汗较多,睡醒后便停止流汗,中医称这种症状为“盗汗”。黄春祥医师说,出现盗汗病征,患者多属于“肝肾阴虚、阴精亏虚、虚热内生”,使人入睡时卫气(中医术语,指防卫免疫系统功能)虚弱,邪气乘虚而入,而出现盗汗。

此外,有时生病时会冒冷汗,中医认为是体质变差形成的。黄春祥医师指出,当人生病时,处于体质较差,肺气虚弱,肺与皮毛相表里,肺气不足时,肌表疏松,表虚不固,腠理开泄,而汗出较多。

他说:“当身体出汗较多时,带走体内大量热能,造成热量流失。因此出汗后体温下降,皮肤冰冷,出现冷汗的现象。”

少汗症较为少见

很难流汗的烦恼可不比汗流不止的情况轻。流汗具有排毒功效,平时不常流汗很可能导致身体的毒素累积。

陈爱霖医生引述一项2011年的医学报告指出,研究人员发现排出身体外的汗水含有多种毒素,说明排汗具有排毒功效。研究人员相信除了利用血液和尿液,检测汗水也能够监察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The System Gym馆主潘为人说,经常运动会使汗腺习惯透过排汗帮助身体调节体温。平时很少运动的人开始运动时流汗不多,那是因为汗腺还没有学会排汗降温。

他说,要“打开”汗腺,可以做一些锻炼动作,例如蹲伏动作、屈腿硬拉的负重训练(deadlift)、卧躺练习凳举重(bench press)。这些动作要求心脏更加使力运作,锻炼多个肌肉组织,因此更加催汗。

须注意的是,运动时流汗量和所消耗热量并非成正比。特别是在冷气室内运动,流汗自然比在艳阳高照的户外活动来得少。潘为人说,更准确地评估运动量的方式是根据每次运动记录,如举重重量、心跳速度及时间效能进行参照比较。

运动时身体排汗流失不少水分和矿物质如钠、钾、镁等。潘为人说,运动后饮用运动饮料或椰子水有助于迅速补充身体流失的电解质。

如果加强运动锻炼还是无法正常流汗,那么有可能是身体健康发出的信息。帕金森氏症、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少汗症(hypohidrosis)的症状。因环境酷热而造成汗腺阻塞也会引起少汗症。

杨坤玮医生说,我国服役阿兵哥在酷热环境下进行激烈的体能训练,容易引发汗疹(miliaria);情况严重的话,会造成汗腺阻塞无法排汗。若发生这样的情况,须要让身体休息,直到汗腺通畅。

他说,预防汗腺阻塞,可穿宽松的衣服,炎热天气留在室内,避免做太激烈的运动。同时要注意肌肉抽筋、眩晕及脸赤红等症状。

陈爱霖医生说,少汗症属于较罕见的病症。它通常因为肌肤受创或自身免疫病(autoimmune diseases)引起。一些药物如抗胆碱能剂(anticholinergic drugs)可能造成身体排汗量少。

中医排除了皮肤疾病(鱼鳞病、硬皮病、麻风病及皮肤萎缩症)等疾病的因素后,把不出汗或少出汗病征归为“无汗症”。

黄春祥医师说:“无汗症的病因是体表寒气郁闭,皮肤腠理闭塞,阳气疏泄不利,不能把体内的津液正常发散于外,造成汗出不畅或无汗,容易导致身体发热、暑热内郁的病变。”

他说:“中医自古就有‘出汗养生之说’,主张适可出汗,可有通经活络,疏通血脉之效。但在气候炎热的新加坡,很多国人长期呆在温度较低的冷气室内,造成整天不流汗,使身体失去了‘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的养生机会。”

研究人员相信,除了利用血液和尿液,检测汗水也能监察身体健康状况。


汗臭问题

流汗的另一个困扰是汗臭味。西医认为汗水本应无色无味,出现异味是因为肌肤层的细菌导致。

杨坤玮医生说,体臭一般来自腋下汗腺,若腋下皮肤感染到细菌,流汗时便可能散发异味。治疗方法先是诊断是否有细菌感染,或是因为排汗太多而导致。针对腋下细菌感染问题,主要是维持卫生,如每天至少用抗细菌肥皂清洗腋下,及时替换脏衣服及定期清除腋毛。

少吃辛辣食物改善体味

减少辛辣食物和少吃肉食能改善体味问题。陈爱霖医生说,一些食物如果吃多了会使体味更重,像红肉、葱蒜、芥菜籽等。环境酷热和荷尔蒙转变都会增加排汗量,释放的体味便更加浓烈,因此避免受热和潮湿,也能改善体味重问题。

中医则认为“臭汗症”多由体内湿热内郁,汗腺分泌过盛,加上平时饮食油甘厚味食品等,加重症状。黄春祥中医师说,中医常用的简单方法:“五香散”“枯矾粉”“密陀僧散”等外扑体表及汗出较多的部位,可缓解臭汗症的气味。病情严重者则可作手术治疗。


简便方药和膳食食谱调理出汗情况

如果出汗情况严重,应寻求中西医专家治疗。如果病情较轻,平时可应用简便方药和膳食调理。以下是余仁生中医诊所高级中医师黄春祥提供的简便方药和膳食食谱。

针对气虚自汗者:表现为气短乏力,少气懒言。白天稍动则汗出较甚,见于肺气亏虚,或因大病久病以后,肌表疏松,表卫不固而汗出恶风,容易感冒。动则耗气,气不摄津,故汗出较多。

简方:黄芪15克 大枣5枚 浮小麦15克 防风10克

服用:水煎服,每日2次

膳食调理:黄芪粥

黄芪30克 大枣10枚 粳米100克

服用:将黄芪先煎取汁,再以黄芪汁与粳米、大枣煮粥,每日食用,适用于自汗感冒者。

针对阴虚盗汗者:表现为五心烦热(手脚心、胸口),口干口渴,夜睡汗出较多,头颈部湿甚,见于阴精亏虚、虚火内生、热迫津液而成盗汗。

简方:乌梅10枚 浮小麦15克 大枣5枚 石斛5克 麦冬15克

服用:水煎服,每日2次

膳食调理:百合莲子粥

百合10克 莲子20克 枸杞10克 五味子10克 粳米100克

服用:上方一起加水煮粥,每日食用,适用于阴虚盗汗者。

针对无汗症者:尽管天气炎热或作适当运动后,身体皮肤较少发汗,甚至完全不出汗者,中医称为无汗症。见于皮肤腠理闭塞不通或津血不足等病因。

简方:增液汤

玄参20克 麦冬20克 生地20克 麻黄6克 桂枝9克 桔梗10克

服用:水煎服,每日2次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