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从肠胃开始

字体大小:

西方医学界近年提出,消化系统功能失调使心理卫生健康亮红灯。

受访的本地肠胃专科医生指出,肠道微生物影响人体消化、新陈代谢、免疫能力及大脑功能。然而,西方医学界须要提出更多实验证明肠胃微生物和人体器官的互动关系;不过,中医向来视脾胃健康为守护

后天健康财富的钥匙,这包括管理情绪问题。

近年欧美健美养生一族越来越关注的保健问题莫过于如何保持消化系统健康运作。从讲究饮食到运动,到服食微生物(probiotics)保养品摄取益生菌,很多保健趋势都围绕着肠胃健康借题发挥。

人体消化系统不仅负责消化食物,也负责免疫和代谢功能,被视为人体的第二大脑。保健人士的顾虑主要来自现代不良饮食习惯,以及药物对消化系统健康所形成的威胁。如果你常吃垃圾食物、高糖分食品、精制面粉类,这些食品含有害细菌,会捣乱消化系统的自然平衡,直接影响它的正常功能。而常吃抗生素,会杀死肠胃内的细菌,包括益生菌。

西医学界近期有报告提出焦虑症和肠胃功能失调有关联,并指出肠胃细菌可能引发压力,“漏肠”(leaky gut)有害细菌入侵血液可导致抑郁症。人体消化系统内有数以万亿的细菌运作以保持身体健康,它们不但抵抗感染,为消化系统细胞提供营养,也负责将食物转化为能量。一旦这些细菌功能受到阻碍,消化功能失调,也会引起心理健康问题。消化系统功能失调包括漏肠问题,有害细菌从肠道壁漏进血液,造成其他炎症。一些医生发现他们会诊的抑郁症患者多有漏肠问题。

漏肠综合征未被医学界承认

百汇东岸医院Gutcare肠胃专科诊所肠胃专科顾问医生李彪说,漏肠综合征(Leaky Gut Syndrome)属于假设性情况。虽然有关研究在进行中,但缺乏科学证明,因此未被医学界所承认。目前提出治疗漏肠综合征主张的是非主流医药人员及营养师。

李彪医生说,消化系统指的是负责进食、消化并摄取营养,排泄废物的器官。消化系统包含嘴巴、食道(oesophagus)、胃、小肠和大肠。小肠负责吸收营养,内膜是由单层细胞组成的粘膜屏障,这层屏障主管营养摄取,预防有害病菌和其他外来物质入侵身体。

他说:“在一些疾病中,小肠的粘膜屏障损坏,变得更易渗透,让更多物质进入身体。和肠道渗透问题相关的疾病包括肠道感染、炎性肠病、腹腔疾病等。然而,医生治疗会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而不是肠胃本身。”

针对西方健康报道称肠胃细菌和情绪问题有关联,李彪医生表示科学家才刚开始认识肠道微生物和人体宿主的互动情况。现阶段的初步研究不足以让医生针对肠道细菌开展治疗。

他说,若出现肠道病症,应先让家庭医生诊断,再决定是否需要看肠胃专科医生。

专科医生可能要求测试血液、粪便、口腔、做辐射性检查或内窥镜检查,以更好地做出诊断。至于肠胃癌症的预防检测,应从50岁开始。

过激情绪会伤及脏腑

初步的西医研究认为脾胃健康影响心理情绪,中医则认为过激的情绪会伤及脏腑,影响健康,特别是思虑过度,太过担忧会影响脾胃脏功能。

西医讲的消化系统和中医所指的脾胃功能同中有异。余仁生中医诊所@实龙岗/四美中医师李广军说:“中医的脾胃和西医的肠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相同的是,中西医都认为二者属于消化系统,主管着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不同在于,中医的脾胃涵盖范围更广,妇科的一些疾病,比如白带过多、月经不调等可能与中医的脾胃有关;血液系统的一些疾病,比如便血、皮肤的瘀斑也可能和中医的脾胃有关;再比如脏器的下垂、肌肉的萎缩,在中医看来都有可能和脾胃有关。”

中医很早就认识到情绪对身体的影响。过激的情绪反应或长时间处在一种情绪当中,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不振等。(iStock图片)

中医认为很多慢性疾病的发展与复原都和肠胃健康息息相关。受访的中医师说,新加坡人较常见的脾胃健康问题是腹胀、便秘、腹泻和嗳气(即打嗝)。胃口差、小朋友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疲倦、失眠等症状也可能和脾胃毛病有关。

李广军医师说:“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脾胃功能正常,则食欲旺盛,气血充足,精神饱满,面色红润。气血充足,脾气健旺的人,可以很好的抵御‘外邪’(外侵的致病因素)的入侵,不太容易生病。相反,脾胃虚弱的人,则常常表现为食欲不振,食后饱胀,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等。日久则可能引发一些慢性疾病。本地常见的就有湿疹和肥胖。对于这类患者,中医常采用健脾补气,化痰祛湿的方法,往往可以收到功效。”

脾胃是身体的基础和轴心

马光保健集团中医师商艳说,中医有“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一说,指的是脾胃为身体的基础和轴心,任何慢性疾病的发展与恢复都离不开脾胃的健康,所以历代医家都提出“养生要以脾胃为先”的观点,通过望、闻、问、切再根据中医理论为指导来对症下药。

她说:“临床上,听到许多人总是抱怨很累,提不起精神,但去医院检查却查不出任何疾病,这就是现代医学所谓‘亚健康状态’。中医称之虚劳,这类疾病多因饮食损伤脾胃、烦劳过度损伤五脏,脏腑亏损气血阴阳不足,久虚不复而成。中医基本治疗原则是补益——采取益气、养血、滋阴、温阳之法,分别施以补脾、补肾、补肺、补心、补肝之剂,其中补益脾肾是治疗的关键,脾胃健康,气血生化之源充足,各种慢性疾病就不至于恶化,也更有利于身体的调理和康复。”

针对西方医学报道称消化系统功能失调也会引发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等心理健康问题,中医认为这是情理之中。

李广军中医师说:“消化系统的一些疾病,比如长期反复的腹胀、肠易激综合征、便秘等,病程可以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诱发一些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失眠等也在情理之中。”

他说:“同样情绪问题也可以导致胃肠功能的紊乱。中医很早就认识到情绪对身体的影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喜伤心,忧伤肺,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正常的情绪活动并不影响人体的健康,只有过激的情绪反应或者长时间处在一种情绪当中,才可能引起身体的疾病。比如思虑过度,长时间紧张焦虑,导致脾失健运,患者会出现食欲不振,腹部胀满,嗳气泛酸(打嗝、胃内食物倒流上咽喉),腹泻等胃肠道的症状。”

良好生活作息有助强健消化系统

中西医皆主张良好生活作息有助于强健消化系统。

商艳中医师说:“新加坡地处赤道,天气长年湿气重,脾具有‘土’的特性,很容易吸水,所以湿气进入体内最容易伤脾,饮食上就要多食些健脾利湿的食物,例如薏米、白扁豆、冬瓜、赤小豆、莲子、山药等等。”

在生活作息方面,她认为应注意三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饮食要细嚼慢咽,注意食物卫生。除了注意营养均衡,食物过热过冷或太油腻都对脾胃不好。此外,还要避免太多药物的刺激。

商艳医师强调,保持脾胃健康,做好情绪管理减轻压力,转移注意力,避免透过大吃大喝来消除压力。中医讲脾主四肢,多运动四肢得到锻炼从而增加脾胃的健康。

李广军医师说,适当的运动可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对于便秘患者,运动可以很好地缓解便秘症状。他说:“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调养。’可见平时的生活作息,饮食宜忌等对疾病的康复及保持身体的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

护肠胃 专家传六招

肠胃科专家护肠胃六招,你能做到几样?

1、保持饮食营养均衡,有助摄取丰富营养;

2、定时用餐,细嚼食物,有助消化功能发挥最大效益;

3、充分补充水分及摄取足够的纤维,有助预防便秘;

4、保持健康体重。肥胖是许多消化功能失调的风险因素;

5、经常运动,有助促进肠道蠕动,保持健康;

6、避免吸烟及饮酒过度,避免损坏肠胃及增加消化系统癌症疾病。

补益肠胃食疗法

余仁生中医诊所@实龙岗/四美中医师李广军提供:

1、薏苡仁冬瓜排骨汤

材料:薏苡仁10克,扁豆10克,陈皮5克,冬瓜500克,猪排骨500克,生姜适量。

做法:排骨洗净切块、焯去血水备用。薏苡仁、扁豆、陈皮洗净,冬瓜洗净切块,生姜切片。所有用料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5小时,适当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祛湿,特别适用于新加坡炎热潮湿的气候。

山药萝卜粥。(网络图)

2、山药萝卜粥

适用人群:适用于8个月以上,胃口差,腹胀,便秘的孩童。

材料:白米一般煮粥量,山药一小块,白萝卜一小块。

做法:山药、白萝卜去皮,切成小块,与白米共同煮成粥。

用法:当做主食给孩子喂即可。

功效:健脾理气,消胀通便。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