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老宋”餐馆老板宋超,在牛车水史密斯街美食街开了五家中国风味餐馆。
史密斯街还有六个店面可开设餐馆,宋超希望顶下这六个店面,在史密斯街打造一条道地的中国美食街。
短短七年,来自中国河南信阳的宋超(33岁)在牛车水美食街开了五家中国风味餐馆。他的目标是,希望能很快将史密斯街美食街可以开餐馆的店铺都顶下,打造一条道地的中国美食街。
开设美食半条街
不少爱吃麻辣小龙虾的国人,有机会到北京总不忘到簋街满足味蕾。但自从“蟹老宋”在牛车水美食街开业以后,已随时都能吃得到。“蟹老宋”是在本地首家引进麻辣小龙虾的餐馆,很快引起馋嘴的本地客与在本地定居的中国人的注意,口碑大好,带动本地吃麻辣小龙虾的风潮。宋超把握良机,陆续在同一条街上连开了“鱼乐乐”(烤鱼)、京城烤鸭王、渝村人家(重庆菜),以及一家火锅店,几年下来,几乎将牛车水美食街一边变成小北京。
宋超在几年内成功打拼出半条属于自己的美食街,在一定的程度上展现很多中国人刻苦、耐劳、敢拼,不怕失败的精神。他在2007年3月来新加坡,那是在北京一所私校念四年的工商管理课程后,希望找到好工作。初到本地际遇不如想象中顺利,他说:“来了之后转了一圈,发现自己需要在英文英语方面做点进修,得先打好基础才能有所作为,于是先报读一些课程,又在本地私校呆了一年。我和太太就是在这里的私校认识的。”
宋超选择来新加坡而不到其他地方,主要是因为新加坡的天气。“也许因为体质的关系,我不太喜欢冬天。来到新加坡后发现有很多我喜欢的东西,比如华人多,整体环境优良;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发现,新加坡人比较单纯,交往没有太多的压力,感觉非常舒服。”
宋超初到新加坡没有直接一脚踏入饮食业。他曾四处找工作,一度在医疗器械行业担任市场工作,但不想经常出差,萌起自己做生意的念头。“我没有真正经营餐馆的经验,但我们家在中国的一些生意却与饮食有些关系,算是没那么陌生。”
原来“蟹老宋”在北京也是颇有名气的一块餐饮牌子,主打的是目前本地“蟹老宋”的菜式,如香辣蟹和小炒等。宋家占有一些股份,但后来脱股。
从零做起
创业当然不容易,宋超与亲戚合资16万新元开设的蟹老宋,起初不过是牛车水一家很普通的餐馆,与其他在牛车水同样由中国人开的餐馆没什么不同。
现在的“蟹老宋”占据三层楼,但起初不过是地面层的店面,那个时候加上宋超,整个餐馆只有三个员工,他既是老板也是侍者、厨师,一脚踢。“我和太太一起打拼,什么都做。那时候我为客人点菜后就到厨房炒,端出来之后又站到门口招徕客人,这样延续了半年有多。”
他坦言,开始信心满满,后来有点失落,因为他们都不习惯这样的工作和生活,也不好意思招客,因此客人不清楚餐馆卖的是什么菜。其实,新加坡蟹老宋最初差点坚持不下去,开业半年,赔得一塌糊涂。按做生意的道理,早该关店减少亏损,但宋超不愿意,不顾家人反对,一直坚持下来,好不容易等到生意开始有些起色,勉强收回成本时,却又碰上美食街装修封路等种种困难。
“这些年最大的障碍是美食街几年前翻新,客人流量大幅减少,每天的营业额从3000多元锐减到几十元,这样的情况维持三个月,几乎就要关门了。”
宋超说,爸爸原本反对他也做餐饮,每天固定成本一万多元的生意不好做,工作时间又长,吃力不讨好,几乎断绝父子关系。但毕竟是父子,在宋超面对苦难和亏损的时候,爸爸扶了一把,资助六万多新元。那个时候宋超也深深体会何谓真正的友情,他在最困难的时候开口向朋友借钱,有人起初借了,后来听说他亏钱,马上把钱给要回去;也有人二话不说拿出一笔钱,数目虽然不大,但已足以看清谁是真正两肋插刀的朋友。
“我对餐馆的菜色有信心,不论是湖北菜、湖南菜,或川菜都很道地,自己也会下厨。其实我初到新加坡的头两年,每一天的每一餐都自己煮,手艺还可以。但我明白营业方式得改变,于是才考虑从最基本的做起,先扩充人手,通过各种管道如团购网站,让更多人接触蟹老宋这个名字。现在不少客人是本地定居的中国人、游客,也开始有喜欢吃麻辣的狮城客。”
能吃苦是成功关键
宋超说,不论做什么事,除了热忱和干劲,能吃苦是成功关键,除了要懂得利用长处,更要不怕失败,要懂得拥抱挫折 。
“我刚来到新加坡的时候,人生地不熟,为了省钱,曾睡过组屋楼下凳子。我英语还不行,但几年前有点野心搞了一家科技公司,但因为语言问题,在销售方面出了问题,亏了整整30万元。虽然吃亏,但这些我都得当成是学习过程中的学费。现在我们已经自己开发餐馆的点菜系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宋超说,人生要有目标才有动力。他在2013年9月在本地推出麻辣小龙虾后,反应超好,每天有人排队,让他信心大增。“其实开始没什么宏愿,就是想踏实一点,因为不要常出差,所以才自己当老板。后来亏了一大笔钱后心情有所触动,才盘算着希望要把整条史密斯街买下。我是在那个时候开始有扩张生意的念头,就希望继续能在这条街扩张。”
宋超说他很重感情,对史密斯街感情特别深,因为这里是他在新加坡的根。“我大儿子是在店里长大的。起初人手不足,只能将孩子放在店里,边工作边看顾。我记得很清楚,2012年过年时,雨下得特别大,餐馆没地方给孩子睡,我把儿子放在架着一把雨伞的婴儿车上,让他睡在餐馆厨房外。那时我看了很心酸,发誓一定要把餐馆做好,而且要在牛车水美食街做好,这样的动力对人生很重要。”
至今,宋超在牛车水美食街已开了五家餐馆,平均一家店面加上装修投资15万新元,目前员工已有60多人。
问宋超他这几年是否真赚足那么多本钱,他透露家族在中国也从事房地产生意,资金调动不是太大的问题。
从他的谈话,可知道这几年宋超已经“从商如流”。宋超说,他积极要扩张在牛车水美食街的版图,每天都托房地产经纪询问其他商铺是否愿意出让,以致几个业主都怕了他。宋超算过,能顶下来做餐馆的商铺,在史密斯街还有六家,如果一切顺利,他最终在史密斯街将能有11家餐馆。
宋超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此,他最近刚成立一家食品加工厂,准备为超市或其他餐馆供应水饺、小笼包、烤鸭饼的材料。种种迹象显示,一个饮食集团正在成形。
狮城收获:友情
要宋超比较在新加坡和中国两地发展事业的不同,他坦言中国市场很大很诱人,但竞争也很激烈。新加坡虽然小,但中国人是出了名不怕冒险愿意拼,因此成功的概率也大。他说:“只要肯吃苦耐劳肯打拼,必定能在这里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
宋超说,在新加坡十年,最大的收获是认识很多朋友。“这一行真需要很多人的热情支持,有个新加坡客人一直很捧场,这些年来我每开一家餐馆,他就把吃饭的场地搬到那里,这些从客人变成朋友的友情,都是我在新加坡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