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摆脱不了的痛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可发生腹痛、腹胀或排便习惯改变。(iStock图片)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可发生腹痛、腹胀或排便习惯改变。(iStock图片)

字体大小:

本地患有肠易激综合征的人,近年有上升趋势,平均患病年龄在40岁左右。

这个病症导因不明,也无法治愈,虽没有致命危险,却可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效果。

调查显示,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在本地的患病率有上升趋势。一项在2016年发表并针对本地社区的研究报告指出,大约20.9%的新加坡人口患有肠易激综合征,相较1998年和2004年的数据,肠易激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为2.4%和8.6%,可见患病率已明显增加。

可分为三种类型

20182108_lifestyleslohascover_2_Medium.jpg
王誉天医生:要排除肠易激综合征患有其他症状相似的病况,可接受内窥镜检测。

新加坡中央医院肠胃与肝脏科顾问医生王誉天指出,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普遍的慢性病况。它主要由恼人的慢性胃肠道症状组成,患者可能感觉腹痛、腹胀或排便习惯改变,但没有胃肠结构异常的现象。

宜康中医的陈珮晶医师补充,肠易激综合征是肠胃功能紊乱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排便习惯和粪便形状的改变,并可引起腹泻、便秘、腹痛、腹胀等症状。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产生的不适感可由食物引起,并且可能导致人们迫切想要排便。这种不适也可能导致人们觉得排便不净。此疾病可根据粪便的变化,细分成以下三种类型:

●便秘型:产生硬便和不频繁的排便次数。

●腹泻型:稀便或水样和频繁排便。

●混合型: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的现象。

或与遗传有关

王誉天医生说,肠易激综合征除了在本地有上升趋势外,在西方国家以女性患者较为普遍,而在亚洲国家,男性与女性的患病概率则大致相似,并且同时影响年轻人与老年人,平均患病年龄在40岁左右。

他透露,虽然这病很少会致命,但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效果,受影响程度可与严重疾病如缺血性心脏病相比。值得关注的是,此病往往无法预防,其确切导因不明,也无法完全治愈。患者能做的是控制病情,减少症状出现,而诊断方式主要是依据症状。一旦确诊后,医生的治疗方式便会集中在控制症状。

20182108_lifestyleslohascover_5_Medium.jpg
陈珮晶医师:保持心情开朗有助于预防及缓解症状。

陈珮晶医师认同此病的发病率在新加坡有上升现象,也有越来越多本地患者寻求中医治疗。她说:“患病者以20到50岁的中青年人居多,女性多见。饮食不节、熬夜、工作及学习压力过大,都可导致这群人较容易患上肠易激综合征。最近有科学研究发现,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可能出现遗传缺陷,并提示这疾病与遗传有关。”

她呼吁人们不应该忽视此病,以免导致营养不良、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也容易感染其他疾病。此外,长期饱受反复出现的腹痛、腹泻和便秘的苦恼,将影响生活,使工作或学习时难以集中精神。

与其他疾病有共同症状

王誉天医生指出,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可包括腹部绞痛或疼痛、腹泻、粪便异常,排便后才可舒缓肠胃不适或肿胀。然而这些症状或许只是其中一部分可能发生的现象,因此诊断方面具有一定难度。另外,常见情况如结肠肿瘤、胃溃疡、甲状腺机能亢进或甲状腺机能减退等疾病,都与肠易激综合征有一些共同症状,而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也可能同时患有这些病症。

他说,虽然这病况本身并不会引发其他更严重的胃肠道问题,但若在接受标准治疗后没起到任何作用,或出现一些风险因素,就应该由医生评估病情,以排除患者有其他症状相似且更严重的疾病。例如,医生可能会安排患者接受内窥镜检测,确保没有恶性肿瘤或是溃疡现象。此外,有些测试也可用于评估肠易激综合征的潜在原因。

他解释,恶性疾病如癌症和慢性肠道炎症可能出现与肠易激综合征相似的症状,包括粪便有血迹,或发生不知名的体重减轻或发烧等。因此,他建议45岁后开始出现这类症状在的人或属于以下风险因素者,接受进一步的医疗调查:

●年纪大;

●有胃肠道癌的个人或家族病史;

●胃肠道有出血迹象;

●出现无意识的体重减轻。

20182108_lifestyleslohascover_1_Medium.jpg
(iStock图片)

管理肠易激综合征调整饮食与生活习惯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长期慢性问题,症状可随时出现与消失,甚至随着时间改变。王誉天医生指出,要完全消除它不太可能,但这些症状通常可减轻至能良好控制的状态。

他说:“病人须与医生维系良好的沟通关系,让医生了解病患的整体健康状况与所面临的问题,医生会尝试找出使病情改善或恶化的根本原因,如因为环境压力、生活方式或饮食导致,或是其他外在因素,以便做出适当的治疗。”

治疗方法主要涵盖饮食、生活调整、压力管理,以及药物治疗。严重患者往往须要综合这些不同层面的疗法。例如,止痛药物可以缓解腹部绞痛,而根据情况,抗腹泻和泻药也能帮助患者改善排便问题。

其他治疗方式包括传统中药、针灸与适当运动都有助改善症状,服用益生菌也对促进健康肠道菌群有助益。有些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避免吃乳制品或其他可能引起腹部胀风、疼痛和腹部不适的食物。饮食建议可包括调整纤维素的摄入量,帮助疏通肠道。此外,心理健康治疗、认知疗法,以及用于治疗抑郁和焦虑的疗法,可针对引起肠易激综合征的压力源,帮助减轻症状。

陈珮晶医师也指出,现代医学对于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与病机尚未明确,也未能治愈。因此一般采取对症治疗。中医重视整体观念,着重于调节患者的整体功能,治疗可通过口服中药、针灸和推拿,以缓解症状。治疗三种类型的肠易激综合征,以及其病情管理各有差异,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包括:便秘型以疏肝理气与行气导滞为主;腹泻型以疏肝健脾止泻为主,而混合型则着重在舒畅气机与调理肠胃。

她也说,患者应通过调理生活习惯、饮食规律,以及运动来加强体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如过度摄取刺激性的食物,以及大量饮酒、吸烟,都会加重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

此外,中医认为精神紧张、忧郁恼怒,会导致肝气郁结、肝气犯脾、脾失键运,大肠通降失常,导致腹泻或便秘。因此,心理因素如焦虑、精神压力、长期熬夜、睡眠质量差,都可导致病情反复发作,而保持心情开朗则有助于预防及缓解症状。

20182108_lifestyleslohascover_6_Medium.jpg
山楂决明子茶适宜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饮用。(档案照)

中医食疗方

陈珮晶医师针对便秘型与腹泻型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提供以下食疗方,患者宜酌量摄取。

●山楂决明子茶

适宜便秘型患者,尤其饮食不节、肠胃积热,出现腹胀、腹痛,粪便干硬的人。山楂可开胃消食,决明子清热平肝与润肠通便。此茶可降压、通血脂,也适合高血压及高胆固醇者喝。

材料(1人份):山楂6克、决明子4克,清水适量。

做法:将山楂、决明子一同放入干净的茶杯中。将300毫升的沸水倒入杯中,冲泡五分钟左右,放温后即可饮用。

功能:消食导滞,润肠通便。

注意事项:胃酸过多、脾胃虚寒泄泻、低血压及孕妇慎服。

●百合杞苓粥

适宜腹泻型患者,包括长期熬夜、压力大导致脾胃虚弱、不思饮食,泄泻。百合可养阴润肺,清心安神。茯苓可利水渗湿,健脾宁心。枸杞则滋养肝肾,益精明目。莲子肉可补脾止泻,益肾养心。

材料(2至3人份):百合60克、枸杞40克、茯苓粉15克、莲子肉20克、白米2杯,盐与清水适量。

做法:将所有食材洗净,加水煮成粥。

功能:补脾止泻,宁心安神。

低FODMAPs饮食法

20182108_lifestyleslohascover_4_Medium.jpg
黎小樱:低FODMAPs的饮食法已作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第一线饮食疗法。

新加坡中央医院高级营养师黎小樱透露,过去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饮食管理主要强调饮食健康与均衡,以及定时进食。

不过近几年专家发现,通过低FODMAPs的饮食干预疗法,能帮助75%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减轻胃肠道不适症状,这方法现已作为这些患者的第一线饮食疗法。

FODMAPs指的是一组短链碳水化合物,包括可发酵的低聚糖或寡糖(Fermentable Oligosaccharides)、双糖(Disaccharides)和单糖(Monosaccharides)以及多元醇(Polyols)。这类食物很难被小肠吸收,也可能在通过肠道时增加水输送而造成腹泻。当这类食物运行到大肠,由细菌发酵,就会迅速产生气体,引致腹胀和腹部绞痛,而产生的气体可能使肠胃蠕动减缓,进而造成有些人出现便秘。

专家建议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少吃这类可发酵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包括:小麦产品,特定蔬果如洋葱、蒜头、大蒜、芦笋、豌豆、玉米、苹果、芒果、梨、西瓜,以及乳制品、冰淇淋等等。

低FODMAPs饮食法就是限制摄取这些含有可发酵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黎小樱说,这对腹泻与便秘型的患者来说都是有效的饮食干预法,但个别类型患者还须要遵循其他的饮食建议。

她举例说:“腹泻患者可能得依据本身情况避免摄取辛辣、油腻、脂肪多的食物,以及避免喝含大量咖啡因的饮料;便秘患者则可多摄取高纤维食物,包括多吃属于低FODMAPs的蔬果来增加整体的纤维摄取量。属于这两种类型的患者都须要确保日常饮水量充足。”

低FODMAPs饮食法主要可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患者必须完全禁食可发酵碳水化合物饮食,为期至少三周;第二阶段,在症状完全改善后,病人可以在饮食中重新加入这些可发酵碳水化合物饮食,但一次只加入单一组别的可发酵碳水化合物,而且必须限制分量。这将有助病人提高对不同可发酵碳水化合物食物的耐受能力。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