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而南驰骋数千里,走进新西兰南岛的秋天,接触这里柔与刚的文化。


松黄水蓝,湖岸转曲,色彩谐和,在风的吹拂中,杂音很快的被吸收,大地就更显得静谧了。


新西兰南岛旅游的日子,我满脑子飞扬着金黄的色彩。在箭镇的林荫下,见证了一对亚裔新人携手漫步,拍摄婚纱照,时而相视一笑,鲜黄的秋叶在微寒的晨光里显得温暖无比。


这与我在东北部基督城所见迥然不同。该是满眼秋色的四月,城郊却围绕着翠绿;2010年和2011年的大地震,夺走了186条宝贵生命,摧毁市中心许多文化遗产,时过多年,灾区依然满目苍凉,教堂的断墙横瓦,商场的破裂碎片,处处提醒人们灾难的可怕。纸板大教堂,集装箱建成的店铺餐馆成了市区的新街景。


从这里开始,我将自驾当成一项挑战,由北而南的驰骋数千里,走进南岛的秋天,接触这里柔与刚的文化。


耸立于东北的库克山(Mt Cook),孕含着个人奋斗与征服艰难的毅力。它是新西兰最高的山,在3754公尺的白雪深处,记录着国家英雄埃德蒙·希拉里爵士(Sir Edmund Hillary)的事迹。他曾以库克山为训练基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爬上珠穆朗玛峰的运动员。为了记念他的贡献,当国家决定将他的肖像与世界第一高峰印在五元纸币上时,他选择了库克山,这不仅是地缘与国家的形象,还在于库克山锤炼了他高超的登山技巧。


静谧的湖水


大地静谧,在萧瑟的风中,空旷的蒂卡波湖(Lake Tekapo)显得安宁,湖畔那只牧羊犬的雕塑,以及以它的名字命名的好牧羊人教堂,是蒂卡波湖明信片中的经典风景。在我的审美世界里,偌大的湖泊本就不该毫无妆点,应该有些人气。自此,我对游湖产生更大的幻想,期待在其他湖区,能感受多一点生活气息,就如我在中南半岛水域目睹的渔舟帆影,听闻的抛网和桨声,收获的喜悦,然而,游览了众多湖泊后,我所看到的是置于湖畔,与风和潮水为伴的游艇和家庭旅舍。


当地人悠闲的对待生活,与东方社会中劳碌拼搏的文化差异颇大。他们注重生态平衡,因此,不见湖上捕鱼的镜头。周末的市镇,仿佛都成了空城;当我在马路上行驶,拖着小艇的车辆,载送脚踏车的巴士,湖畔各占据点的消闲车,出游赏景的电单车骑士,刹那间让我有所领悟。这里有迷人的蓝天白云,雪山下有辽阔的土地,人们没有舍弃大地的恩赐,尽情地享受人生。无论是炎夏寒冬,新西兰人都心系长假,出国消暑或避寒。


畜牧场随处可见,在雪山下、湖水畔、海岸边,牛羊与白云相映成趣。人们花费巨额投资灌溉系统,浇洒出的绿野让人误以为是农地菜园,仔细观察,却原来是供养牛羊的如茵草地。它喷洒的水气,为游人编织着彩虹的梦。与七彩色调相接处的牛羊,看来比人口还多。主人训练猎犬为助手。助手都能展示本领,在许多场合里,它们常在一轮狂吠和追逐中,就能将牛羊牢牢地控制。民居就建在牧场里,屋子围绕以密集的树木,以防暴烈的风。


住进皇后镇的民宿旅舍,是我们赏秋的开始,民宿就在瓦卡蒂波湖(Lake Wakatipu)畔,眼前片片黄叶随风飘扬,令人心动。清晨,在金黄高大的黄杏树下,总是聚集着游人,许久都不舍得离去。两天前,当我还在感叹基督城晚来的秋天,一到了这里,却判若两个世界。原来,皇后镇是个移民城市,早年原住民为了耕作,伐树造田,造成泥土流失,土地被破坏。因此,移民而来的英国人把囯内生长快速,色彩艳丽的树木带进来,在这里繁殖生长,成了皇后镇秋季最大的旅游资源。


在这里,无论是草坪、小径或屋宇,都能构成童话世界,为我留下永久的眷念。居民在树下晨运,池畔休闲,或是与鸟同乐的镜头都是美景。我赏尽黄叶,对枫红又有所期盼,众里寻她千百度,终于在数个角落看到她的芳姿。


秋叶艳丽热情,然而我们却与世界失去联系,因为民宿的网络系统坏了,周末没人维修,负责人对我们的多次求救极为不满,他们注重生活素质,认为人权受到干扰。我们也因此能享受了一段无网络的生活。


皇后镇四围的秋色无边。在亚历山大河畔,新旧双桥互衬,金黄与清澈的河水相映生辉,秋意浓。瓦纳卡湖(Lake Wanaka)中的孤树,在远山白雪和秋叶的互伴中,吸引了无数摄影爱好者远道而来。在社交网络上,它是著名的明星。格林诺奇(Glenorchy)湿地,金黄的海洋一望无际;在克伦威尔(Cormwell),松黄水蓝,湖岸转曲,色彩谐和,在风的吹拂中,杂音很快的被吸收,大地就更显得静谧了。


了解淘金史


箭镇,更是一块经典的调色板。早在1862年,当箭河首次发现金矿,华人淘金者就在这里建立了星罗棋布的营地。他们坚韧不拔开发矿业,斗转星移,简陋的住所逐渐败落。今天,景区内仍保存华人定居的古址,以纪念矿工开采黄金的贡献,草坪上的阿林商店(Ah Lam Store)是当时的商业中心。旅客只须租淘金盘,就可到箭河里试试运气。


箭镇非常重视移民历史,一年一度的秋季庆典,将箭镇妆点得美轮美奂。


我也赶上为期一周的庆典。4月9日的开幕仪式,箭镇人山人海。在市中心的长街上,游人观赏风笛演奏,海盗船、游艇和古老车队巡游,农牧产品展览,稻草人制作比赛,耍杂技表演。在这重要的日子,人们载歌载舞,消防局主办开放日,食品店售卖道地的面包乳酪,游人品尝烧烤牛羊,把庆典推向高潮。


热闹撩起我的兴致,当我与身旁的亚籍游客闲谈,问起国籍,才发现原来是同乡,他们在澳大利亚工作,这次特地飞来参加秋典。其中一名曾在新加坡工作的外劳,向我倾诉对小岛的难忘之情。他乡遇“国人”,心中感慨多。交通便利,人们已不再守在一个固定的地点,为求生计,四海为家,也旅游。


在庆典的日子,新西兰人也买进色彩最鲜艳的树种。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除了植树,园林专业人士捉捕树虫,清除繁殖能力强的杂树,防止鮮艳的色彩遭受侵袭。他们利用这个日子,向下一代传达环保的意义。


在新西兰旅游,难得一见的是垃圾桶,人们对手头的垃圾负责,随意丢弃垃圾令人发指。购物商场的塑料袋须用高价购买。在民宿寄居,我们都得紧随指示,再循环物品要先洗净,才能分门别类的投放,能当肥料的蔬果废料,都得放在蓝袋里丢弃。


环境的舒适,优质的农牧产品,与人们坚持实践环保的信念息息相关。苹果是最值得人们骄傲的产品之一,我们赶上苹果丰收,百货商场里都摆满水果。在许多地区,农户将产品包装,写好价钱,摆在无人商场,任游人选购,诚实付款。


南岛刚毅的一面


我享受南岛柔和的个性,也接触它刚毅的一面。自驾旅游、滑板滑雪、徒步远足、高空跳伞、峡谷探险、快艇探幽、绑紧跳等,显示它是个冒险乐园。在众多活动中,乘热气球得仰赖天气,绑紧跳不适合我们的年龄,由于大家都熟悉水性,朋友们提议做橡皮艇漂流为这趟旅游的高潮活动。


身上套好蛙人装,经过两轮的浅滩演练,艇里的八个杂牌军,终被派上“战场”。随着白水河的浪涛与指导员左、右、低头、后仰的指示,大家挥动桨柄,几轮转折冲刺之后,当大家意识到橡皮艇悬于10英尺高的瀑布时,已经没有退路;摇摇欲坠的处境险象环生,在众人的惨叫声中终于轰然翻覆。刺骨的寒冷和水灌肠胃令我难受,我身不由己地任由漩涡摆布,头部已撞上石头。在紧急中摸到艇沿的绳索,引体呼吸,以为危机已过,心中暗自庆幸,没料到第二个漩涡随即击来。缰绳脱手,再次灌水,头部“咣当”地猛撞石头。朦胧中,我感到与世界已脱离关系,朋友们不知去向。仿佛过了好久,才发现自己漂浮在平静的水面,身已虚脫,头盔却完好的套着。记得在下水前,我还嫌它麻烦,是指导员的坚持,我才勉为其难的戴上,现在,它却救了我的命。


我向河中一瞥,水面虽然平静,却暗流汹涌,我低估了它,吃尽苦头。这与人生旅途所经历的康庄与险途,又颇为相似。康庄必然舒适,遇上凶险,镇定就显得极其重要,只有做好准备,认真对待,才能化险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