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新年,《联合早报》艺术线记者都会选出各领域中值得期待的新星。今年在戏剧、音乐、舞蹈与视觉艺术外,增加传统戏曲领域,希望得以更全面展现本地艺术风貌。


今年入榜者有15岁的潮剧演员陈纬恬、26岁的舞者野崎启吾、28岁的作曲家纱菲齐亚、28岁的演员彭祖耀,以及32岁的视觉艺术家陈彦云。年轻的他们已在各自领域崭露头角,赢得赞誉。


音乐


纱菲齐亚:


马来作曲家为华乐作曲



“第一位杨秀桃音乐学院作曲系马来毕业生”这标签让纱菲齐亚(Syafiqah 'Adha Sallehin)骄傲中带点不安。


会反感吗?纱菲齐亚一直思索这问题,她想作为纯粹的作曲家音乐人被接受,另一方面又希望这标签能激励马来同胞加入古典乐作曲的行列。


纱菲齐亚自小学习钢琴,18岁下决心成为音乐家,开始认真学习马来音乐,选了手风琴。


16世纪葡萄牙人占领马六甲时期,风琴与葡萄牙音乐便传入马来半岛,经过几百年的融合与变迁,手风琴成了马来传统音乐的一分子。马来音乐历史就像是区域文化史的缩影。


这几年纱菲齐亚产量不小,2018更称得上丰收年,西乐、华乐都有斩获。


指挥洪毅全2016年策划首届新加坡国际音乐节,委托纱菲齐亚创作舞剧“Ikan Girl”。作品后来改为交响乐版本“Bidasari”,在新加坡交响乐团的2018国庆音乐会上演,网上同步直播,长笛奏出马来音乐百转千折之美,整体和声又那么西方现代性,巧妙结合。华乐方面,她为青年笛子演奏家写了一首马来风十足的“Montaj”,亲自以手风琴伴奏。年末她更参与鼎艺团“乐。影:桥”音乐会,以螺旋桥为描写对象,创作一首颇学院派的现代室内乐小品。


“我也可以很前卫。”纱菲齐亚微笑说。


她不想被马来元素束缚,不同作品就该采不同手法。至于那些被大量挪用的马来旋律如“Di Tanjong Katong”“Rasa Sayang”或“Chan Mari Chan”,她是敬而远之。在她心目中,马来传统音乐里还有许许多多高难度的迷人旋律,值得发挥。


这些都有待有心人去发掘整理,她现在满脑子想法,希望能一点一点实现。


视觉艺术


陈彦云:


探索身体与艺术的关系



最个人的,也可以最普遍,最能感动人。不少当代装置艺术不知所云,故弄玄虚,陈彦云(32岁)的《疤痕》很接地气,讲述最贴身的家族蟹状肿史(Keloid),引起共鸣,获得2018年总统青年艺术家奖的“人气奖”,崭露头角,富有潜力。


这是陈彦云第二次个展。她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还在探索当代艺术的定义与可能性,因为学士学位是南洋理工大学动漫专业,2011年创办动漫与设计工作室Piplatchka,有说故事的训练,将展览装置结构以一部动漫短片设计处理。


观众在微暗展厅中近观十个钢板上炭描与金叶凸显的蟹状肿形状,拉开距离通过炭描看看长在她与家人身上哪个部位,再以富有哲理与诗意的句子,令观者反思疤痕与身体、心理和生理之间的关系。这种疤痕看来相当普遍,一些观众跟陈彦云反馈:“我们家也有这样的疤痕。”陈彦云相信“能够好好传达一个故事总是好的”。


陈彦云为了增强文本表达力,花六年接受哲学训练,刚获得瑞士/马耳他的欧洲高等学院博士学位,论文探索的课题是新加坡语境下,身体、裸体与艺术的关系。新加坡法律不允许个体在私人和公共场合裸露身体,她感兴趣的是,国人怎样对待、理解身体、裸体,以及它们与艺术、审查的关系。从自身及家族蟹状肿痕史出发的《疤痕》是个尝试,她透露下个个展计划在明年3月举行,通过嫁妆谈个体与身体政治。


曾获2012年度日本媒体艺术节特别评委团奖的陈彦云,目前是国大—耶鲁学院全职讲师,教授动漫和素描。她也合创经营Delere Press,与艺术家、作家合作,出版兼有影像和文字的图书,少量并在网上发行。其著作包括《50素描练习》《追溯词源学:起源和时间》《这是小说》。


戏剧


彭祖耀:


将参与电影拍摄



28岁的马来西亚演员彭祖耀(Thomas Pang)说,浸淫在新加坡剧场界的2018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我在不同作品中饰演了六七个角色,而且跨度很大,比如《彼得与摘星人》中无知无畏的小飞侠,《蜻蜓》中咄咄逼人的律师,还有《凯撒大帝》中精于谋略的马克·安东尼……”


尽管充满挑战,今年却是他迎难而上、满载而归的一年——不仅在多部精工细制的深度剧目中担任要角,展示有如一人千面的超龄演技;更凭借新加坡专业剧场去年作品《对天发誓》,获得今年海峡时报“生活戏剧奖”最佳男主角。


奖项加身,他却谦虚表示是整个剧组的成就,他将自己的进步归功于精诚的团队合作。“演员在舞台上很容易被观众、评论人看到,但演员在任何演出中,不可能是孤立的,我们在剧组中,要和各工种人员合作,为促成一部好戏努力。与其说提升了演技,我倒觉得游走不同剧组,人际和沟通能力都提高了。”


谈到今年最难忘的角色,他说是《凯撒大帝》的马克·安东尼。尽管剧评给这出讲述政治操作、大众情绪、公共舆论之间关系的新编莎剧高度评价,但彭祖耀说,如果有可能,还是想重新扮演一次这个角色。“这部戏筹备排演节奏快,处理这个角色时有点匆促,有机会的话,还想精修一下这个角色。”


来临的2019年,对彭耀祖又是工作满档的一年,不仅是剧场演出,还将参与电影拍摄。“我珍视每一次工作机会,我学习到太多太多。”


鲜为人知的是,彭耀祖对舞蹈也有兴趣,曾参加过“触·现代舞蹈节”,他说自己对戏剧和舞蹈的跨界也感兴趣,改天编排制作出一部亦戏亦舞的作品也不足为奇。


舞蹈


野崎启吾:


舞者须深入思想层次



新典现代舞蹈团的日籍舞者野崎启吾(Keigo Nozaki,26岁)说,2018年最令自己兴奋的,是能在新加坡和海外编舞人合作。“与以色列、英国、法国等编舞人合作,让我感受到各种舞风的熏陶,感觉视野和心胸都打开,不仅是舞蹈的层面,还有为人处世方面,我都感到成长。”


在他看来,舞蹈表面上是肢体性的,但若没有思维观点、哲学架构、文化修养支撑,舞者无法起舞。“我不喜欢故事性的东西,我喜欢听编舞的想法,听观众的想法,舞者须深入思想层次。”这或许是自幼主修古典芭蕾的野崎启吾至今未登芭蕾舞台,一直活跃于现代舞舞台上的原因。


野崎启吾不认为空有芭蕾本领而无用武之地是一种遗憾,他说:“我现在还坚持每星期都练芭蕾,尽管没有表演的机会,但偶尔跳跳也挺有意思,这就是所谓‘艺多不压身’吧,毕竟芭蕾同样是形塑我艺术性格的重要部分,而且现代舞中很多技巧也借用芭蕾,芭蕾给我根基,现代舞让我表达。”


今年他不但跳,还贡献出编舞处子作,他的舞作《76亿》探讨人类在宏观世界中的渺小。2019年,他仍会编舞。他说:“眼下我在同时编两个舞作,一个给新典舞者们跳,一个给学员们跳。我不希望自己的舞作一直沉溺于暗黑议题;针对不同观众,编舞有义务呈献不同风格的作品,因为不是每个观众都是现代舞专家。”


传统戏剧


陈纬恬:


15岁独挑大梁“姿娘仔”



潮剧电影《刘明珠》女主角范泽华拍这部片时25岁,南洋女中中三学生陈纬恬今年6月接下南华潮剧社的“战书”,独挑大梁饰演刘明珠时才15岁。范泽华是科班出身的中国潮剧名家,陈纬恬却是一名既要应付沉重课业,又要学钢琴(已考到八号文凭)和华族舞蹈(正在考第十级)的本地女孩。当然,陈纬恬演技尚稚嫩,不能和范泽华比较,但以一名非科班出身的新加坡“姿娘仔”能称职地担纲,撑一整出长剧,已远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陈纬恬绝对是南华潮剧社,甚至是本地戏曲界一颗熠熠发亮的小新星。她去年12月随南华到中国汕头演出时,范泽华就在台下观赏她的演出,还赞她嗓音美又演得好。


三岁就咿咿呀呀上台唱潮剧的陈纬恬,这些年来因潮剧不断在媒体曝光。2015年她参加醉花林俱乐部的“潮州好声音”比赛,在折子戏公开组拿下亚军,2016年参加“新加坡戏曲胡姬花奖”时捧走新苗奖。新加坡旅游局去年推出“心想狮城”旅游系列,她被选中参加短片拍摄工作,分享如何追梦。


她今年除了担任《刘明珠》女主角,参加《潮音潮曲》的演出,还应旅游局之邀,代表新加坡参加槟城艺术节。美国电缆电视(CNN)的数码台还以她为主角拍摄人物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