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分钟到八分 访香港“职业读书人” 梁文道

字体大小:

香港“职业读书人”梁文道于2007年开始,在凤凰卫视主持《开卷八分钟》,在八分钟内,讲述中西方经典书籍与新书,节目做了八年停播。

梁文道目前主要投身互联网,策划及制作网络读书节目《一千零一夜》和主持文化类音频节目《八分》。

《八分》以阅读为起点,涉及文化、艺术、政治时事等。梁文道说:“《八分》不是八分钟的意思,而是任何课题只说八分,留两分让听众自己去看。”

香港“职业读书人”梁文道,在两岸三地都不是个陌生的名字。这20多年来,他致力于推介经典好书或中外新书,不断引导观众读他推荐的书,俨然现代“说书”人。

从1990年代末开始,梁文道活跃于文化界,他曾是媒体人,在香港凤凰卫视主持或参与多个文化节目;他也是专栏作家,在多家报章杂志写专栏。但梁文道的最大特点始终是读书,这20年来,他的生活与工作都和书籍分不开,他创办的读书杂志《读书好》更为许多读书人所喜爱。

读书节目绝对不像娱乐或综艺节目般受欢迎,它收视率较低,属于吃力不讨好的节目。梁文道从2007年开始,在凤凰卫视主持多年的《开卷八分钟》,每一期在八分钟内,条理分明的讲述中西方经典书籍与新书,渐渐的做出风格,也赢得口碑。《开卷八分钟》做了八年,在1922集后,突然在2014年停播。

梁文道目前主要投身互联网,策划及制作网络读书节目《一千零一夜》,另外,他也主持音频节目《八分》等。

梁文道将出席今年的新加坡书展,并作专题演讲。他在香港接受《联合早报》长途电话访问时,娓娓说着其“说书”生涯,从当年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开卷八分钟》到互联网视频节目《一千零一夜》,再到最新的音频节目《八分》。

让经典走人民间

话题开始,谈《开卷八分钟》停播的原因。梁文道表示自己也不清楚,电视台方面给出的答案是把一些放映时间零碎的节目整合起来。他说:“《开卷八分钟》其实已经打破世界纪录,有人做过调查,发现那是全球期数最多的读书电视节目。这一点已不容易。”

都说香港是个商业社会,而且没听过香港人爱阅读,要坚持做文化及读书工作不是件容易的事。

梁文道回应:“我曾引用我的好朋友,诗人北岛说过的话;北岛目前在香港生活,对香港很有体会。他说,如果一个人住在香港还能坚持写诗,那他就是真正的诗人。同样的,我们也可以说,住在香港还能坚持读书,那你就是真正的读书人。”

但如果将中国大陆与香港比较,梁文道说得坦白:“读书及文化节目在中国大陆,还是较容易获得掌声的。”

《开卷八分钟》停播后,梁文道很快又于2015年在网络开播深夜读书节目《一千零一夜》。这也意味着,作为视频节目的《一千零一夜》的观众,从电视观众走向人数更广大的网友。

被视为《开卷八分钟》网络版的《一千零一夜》,不论节目场景或梁文道的造型都经过一番策划与设计。在一些节目中,可以看到梁文道穿着斗篷,带着礼帽,手里拿着书,在马路上边走边谈。这个街头的读书节目,全在夜晚的北京街道取景;梁文道导读的书籍则涵盖哲学、历史、社会学、小说、游记、诗歌、散文等各种领域。

有人因此以为,《一千零一夜》将场景从室内移到户外,是为了节省成本。梁文道否认这点,他说:“在街头取景是因为读书不是远离世界的事,而是为了了解民间,因此这是个‘回到人间’的读书节目,在节目中我把自己看成是旧社会的说书人。同时,在户外取景技术难度更高,成本也高过室内。”

《一千零一夜》也是“看理想”其中一个栏目。“看理想”是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机构“理想国”推出的视频网站,面向年轻人推出的影像计划,有“知识剧场”之称,梁文道同时也是“看理想”策划人。

逼自己读完《尤利西斯》

梁文道说,《一千零一夜》至今已经播了264集,第三季的“出走”共12集。据知,第三季的《一千零一夜》选读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鲁迅的《狂人日记》、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玛丽·雪莱的《科学怪人》、芮乐伟·韩森的《丝绸之路新史》、玄奘的《大唐西域记》、项楚的《敦煌变文选注》、佚名的《拉班·扫马和马克西行记》、川端康成的《古都》、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以及司马辽太郎的《坂本龙马》。

梁文道透露,《一千零一夜》第四季将于6月播出,这是阅读经典的一季,所选书籍都是当年具革命性的书籍,如五四时期,当时的年轻人热衷于吸收西方新知识,包括杜威、泰戈尔,以及一些无政府主义者的作品;又如20世纪初期是现代文学最灿烂的时期,如艾略特的《荒原》、卡夫卡的作品,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于192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尤利西斯》等,都是当时的代表作。另外,还有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的重要经典,如但丁的《神曲》,意大利作家马基雅弗利的政治论著《君主论》等。他希望这些人文巨著,能够重新回到当下,走入民间。

历来也有些被称为“天书”的经典名著,例如《尤利西斯》,一直被公认阅读难度高,梁文道也将在这一季导读这本天书般的小说。

梁文道说:“过去读《尤利西斯》,从来没法从头到尾好好读到完,这回终于逼自己仔细读完,从中还读出趣味,读完后回头重复读了大半,真的蛮感恩。”

梁文道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因为主持读书节目的关系,经常会逼自己读一些原本不可能读完的书,感觉获益不少。所谓教学相长,为了做节目,读了书之后,须要思考及消化,并将所读掌握为自己的语言,自己从中也思考很多东西。

他说:“尤其是读古代西方经典,必须对当时的时代有所了解,作者写给谁看,才能理解书想要表达什么。这些经典也会引用典故,不了解作者引述的典故,就读不懂作者要讲什么。”

八分钟与八分

梁文道的最新文化类音频节目《八分》于2018年正式上线,第一期就讲述令人愤怒、焦虑、恐惧的中国“疫苗事件”,他也在节目谈论美国宗教界的重磅丑闻: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个大陪审团提交一份长达887页的报告,披露该州有300多名天主教神父涉嫌对儿童性侵。

从某种角度看来,《八分》或许也是《开卷八分钟》的延续,但《八分》虽然以阅读为起点,却也涉及电影、音乐、影视剧、政治、时事、艺术、文化现象等话题、时事热点,如五四前夕推出五四青年比当代青年更优秀吗?又如谈到爱国主义与抵制洋货运动,延伸到1930年代发生过的抵制洋货运动,当时的心理因素和文化背景是什么?

《开卷八分钟》当年的口号是“每天一本书,只要八分钟”。梁文道曾解释,这并非只要听完“八分钟”,就无需看这本书。《开卷八分钟》当年的想法是,在八分钟内告诉读者一本书的大概内容,让读者透过这个节目,找到自己想看的书。

至于目前的《八分》,梁文道说:“《八分》并不是八分钟的意思,而是任何课题只说八分,留两分让听众自己去看,加起来收获十分。”

他也说:“《八分》不是个纯阅读,完全谈书的节目。我们读书,将书拉得和生活更紧密,谈一些和生活有关的话题。这个节目同样会从时事、社会事件引介出有关的书籍。”

梁文道指出,中国大陆现在和过去不一样,目前也有一些读书节目,有些说可用20分钟、30分钟,帮观众读一本书,让大家只要看节目,就能掌握书中精华。他说:“我不同意这种想法,我不认为一本书能够在20分钟内提炼出所谓的精华,我们只说八分,其他留给大家去看,去思考。”

阅读风气没那么坏

20年来始终如一推广阅读,梁文道如何看待当下的阅读风气?比较起《开卷八分钟》初开播时的2007年,12年后的读者更爱读书,或更不耐烦读书?

梁文道从容答:“目前的阅读风气没有大家想得那么坏。互联网、手机刚兴起的时候,很多人也都在感叹文字即将没落。事实上,现代人用了手机,用文字的机会反而更多,每个人每天发那么多短信,文字量有增无减;文字在手机时代恰恰更敏感。也许纸本书有受到一些冲击,但也有更多人在iPad、手机上阅读。另外,电子书的增长已达到顶峰,纸本书还在增长,最近欧美一项调查显示,欧美的千禧一代,比他们的上两代人读更多书。”

虽然拥有时评作家、媒体人等不同身份,梁文道显然更爱读书人、读者等称号,他不只一次对媒体说,他可以随时随地都在读书。

问梁文道,如果称他为“职业读书人”,他同意吗?

梁文道特别开心:“读书本来就是我的兴趣,我从中找到很多乐趣,我经常觉得自己的运气太好了,可以将读书做成职业,做个职业读书人。”

梁文道简介

梁文道1970年出生于香港,在台湾接受中学教育,在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哲学系毕业,从1998年开始活跃于香港文化界、知识界。曾任大学讲师、文化从业员、自由撰稿人、电视电台节目主持人、牛棚书院院长、中学校长、商业电台台长、电影创作人和剧评家、作家、书评家、食文化研究人、时事评论员、乐评家,也是公共危机处理专员、环保权益维护者、古迹研究员、文化推广研究学者、爱之病权益维护义工等,有“文化百足”之称。因见识渊博,经常关心两岸三地的文化发展,因此有“文化教父”之誉。

梁文道著有书评结集《弱水三千——梁文道书话》《读者——梁文道书话Ⅱ》,散文结集《我执》《关键词》《常识》,访谈结集《访问——十五个有想法的书人》等。

梁文道:香港往事——在身份认同政治之外

5月31日(星期五)晚上7时30分至9时

新加坡首都综合项目户外主舞台

(Capitol Singapore, Outdoor Plaza at level 1)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