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手机恐惧症 ”(nomophobia)一词最早在2008年出现于英国邮政部门的一次调查中。近几年来不只国外,本地青少年过度使用手机案例也有增加趋势。受访医生分享“无手机恐惧症”的早期症状,也建议一些应对方法。
“无手机恐惧症”是近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化,以及其功能的不断改变才逐渐出现。(iStock图片)
入睡前的一个小时应关机,也不要用手机当闹钟。(示意图)
郭少奇医生:害怕失去手机本身并不一定会构成一种病理状况。(受访者提供)
心理学家梁立芳:要构成心理疾病如焦虑症须在行为、认知、情感和生理上对一个物体或情况有过度和不适应的反应。(受访者提供)
梁昌志医生:需警惕“无手机恐惧症”的一些早期症状,如察觉自己无法关机,频频查看是否有新短信通知等。(受访者提供)
妮莎·茜德瓦尼医生:在日常生活中宜安排不涉及智能手机且有规律、固定的活动。(受访者提供)
面对“无手机恐惧症”的群体发现手机不在身边时,往往会感觉焦虑、烦躁,甚至发怒。(档案照)
身边亲友可鼓励过度使用手机者培养健康爱好,同时陪伴他们一起从事户外活动。(档案照)
字体大小:
“无手机恐惧症 ”(nomophobia)一词最早在2008年出现于英国邮政部门的一次调查中。近几年来不只国外,本地青少年过度使用手机案例也有增加趋势。受访医生分享“无手机恐惧症”的早期症状,也建议一些应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