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社会企业回馈狮城 越南难民:新加坡对我有恩

字体大小:

三岁那年,一家12口逃离越南途中,阮燕与死神擦肩而过,幸好挪威油槽船将难民救下并送到新加坡……她在难民营的童年,让她十分理解弱势孩童的处境。两年前定居新加坡后,阮燕成立社会企业,希望帮助本地弱势孩子、女性,以此报答这块土地。

阮燕(Yen Nguyen Siow,译音)三岁那年,一家12口逃离越南。

那是1980年的10月,82个难民乘上一艘本只能容纳10人的小渔船,投奔怒海。

阮燕今年已经40岁了。

她还记得,那一晚她骑在母亲肩上,四周漆黑一片,渔船舱底都是海水,已经快淹过母亲胸口了。

阮燕说:“逃难之际,我们没准备好足够的水和食物,除了要面对怒涛、风暴,还有饥渴。我们在南中国海漂流了5天,濒临死亡之际,奇迹发生了,一艘来自挪威的油槽船Berge Tasta号发现了我们。”

与新加坡的五个月因缘

回忆缱绻,油槽船慢慢驶近,渔船上的难民等待被救援,阮燕始终忘不了那个画面,母亲背着她攀爬绳梯,沿着巨大的船身上去,人是多么的小。

“我很害怕,风好大,梯子摆荡不停。”

善良的挪威船员把全部82个难民都送到新加坡,阮燕一家人在三巴旺难民营住了五个月,接着被送到澳大利亚墨尔本,成为澳洲公民,父母找到工作,她也接受教育,慢慢融入社会。

这就是阮燕与新加坡的因缘。

在新加坡的五个月里,那艘油槽船与挪威大使馆每天给他们每人3元食物津贴,总算有了安身之所,也不愁肚子饿了。

1975年越战结束,北越共产党政权战胜美国支持的南越。对新政权感到不安的越南人乘船逃离,爆发了超过20年的难民潮,引发区域关系紧张,接济或驱逐、外交斡旋、联合国的介入,“船民”于是成为一个时代的关键词。

1978年至1996年间,联合国难民署在新加坡三巴旺设立难民营,一共接济3万2457名越南船民,他们绝大部分之后都被安置到其他国家。

感恩一切

阮燕的丈夫是新加坡人,两年前一家人在新加坡定居,一方面是丈夫工作的关系,一方面也让三个儿子能与祖父母多点相处时间。

去年,她通过网络联系上当年帮助过她一家人的船员,上个月她与丈夫到挪威与恩人见面。

故事后来在本地报章上刊登,感动许多读者。

定居新加坡后,阮燕成立了社会企业“Discovering Without Borders”,帮助弱势孩子掌握科学、科技、工程与数学,经常在孤儿院主办工作坊。

“我的童年在两个难民营里度过,我能理解弱势孩童的处境。贫困、难民的身份让我成长过程面对诸多异样眼光,不过我从吃苦耐劳的父母身上学到,你必须了解自己的身世,并感恩你所有的一切。新加坡对我有恩,我想通过帮助本地弱势孩子、女性报答这块土地。我想赋予弱势群体知识的力量,让他们能够与社会其他阶层公平竞争,让他们也能追逐梦想。”

阮燕毕业自莫纳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 University),毕业后投入当地教育工作。

今年3月,她也参与了首届“人协青年运动社区关怀节”(Community YOUth Care Festival),为Ahuva Good Shepherd中心的女童办工作坊。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